加入明教后,古啟辰很快就得到了重用。
一方面優(yōu)秀的鑄劍師一直都是稀缺資源,尤其是創(chuàng)出《陰月蝕經(jīng)》后,明教用劍的增多,對鑄劍師更是重視。尤其是明教現(xiàn)在還不敢明目張膽的出現(xiàn),更是難以吸引優(yōu)秀人才。
另一方面就是古啟辰后臺硬了。沈向東本身就是明教青年一代的領(lǐng)軍人物,就更別提他爺爺了。明堂,暗堂各自掌握明教近乎一半的勢力,那是絕對的實權(quán)人物。
不過古啟辰也有意思,雖然是一位極其優(yōu)秀的鑄劍師,但他本人卻不喜用劍。正式加入明教后,卻入了明堂,主修《大日光明經(jīng)》。
作為突厥后裔,古啟辰對騎馬有種莫名的好感。所以外功練了幾門馬上的雙錘武功。
二十年后,明堂堂主意外身亡。而時任明堂副堂主的古啟辰順理成章的接任了明堂堂主。
接管明堂后,古啟辰才算正式成為明教高層,開始接觸明教真正的核心武功《大光明根源智經(jīng)》和被塵封的雙刀武功。
古啟辰驚訝的發(fā)現(xiàn),自己竟然異常喜愛雙刀。他不但把之前練的雙錘武功硬生生改成了雙刀武功。還憑借自己鍛造方面的天賦硬是把已經(jīng)9級滿的鑄劍術(shù)改成了鑄刀術(shù)。這種半路修改路線的行為,真不知道是該說他天資卓絕呢,還是說天道所中呢。
這時明教的實力已基本恢復,而大唐被呂祖擊碎山河社稷圖后,就隱沒了。中原進入五代十國的混亂時期,明教趁亂得到了極大的發(fā)展。明教上下要求走上前臺的呼聲越來越高。
古啟辰借助明教的勢力,搜集到不少珍稀材料。四十三歲這年開爐煉刀,歷時三年,煉成一對名器雙刀。此刀結(jié)合了大唐常見的陌刀,橫刀和明教的彎刀,加上古啟辰自身對于武道的理解,打造出了這對迥異于常見的新刀種。
刀刃長五尺六,靠柄一端狹長筆直,類似橫刀。刀刃過半逐漸加寬,產(chǎn)生一個約30度的彎型刀尖。刀柄兩尺三,可單手持,也可雙手握。
刀名破曉。破曉雙刃。
這對雙刀的煉成,對于古啟辰來說不單是多了把趁手的兵刃,更重要的代表了古啟辰真正找到了屬于自己的武道。
武功大成的古啟辰,單人匹馬獨自南下。
五十三招敗少林方丈,六十三招敗武當掌門。路遇叛軍,單人沖陣,斬七百余,殺散三千叛軍。
與洛陽立下擂臺,挑戰(zhàn)天下高手。歷時三月,敗七十二各路高手。
古啟辰之名響徹中原,明教借機宣布復出。
明教集結(jié)大部高手南下,準備襲殺少林,借以江湖立威。
不料少林早早得到情報,聯(lián)合武當,召集了龐大的武林人士在蒲州月牙谷伏擊明教主力。
是役,明教主力近乎全滅。教主,暗堂堂主等高層無一幸免。
西域明教總堂,古啟辰帶領(lǐng)忠心部屬洗劫了明教密庫,搶走了包括《大光明根源智經(jīng)》在內(nèi)的眾多核心物資。斬殺沈向東后,取回碎星寶劍,從容離去。
回到薩滿教后,古啟辰改回本名葉晨,榮登薩滿教教主,并改組為天忍教。《大光明根源智經(jīng)》,《大日光明經(jīng)》和葉晨創(chuàng)立的雙刀刀法成了天忍教的核心傳承。
明教受到重創(chuàng),高手十不存一,眼看滅教在即。這時阿薩辛創(chuàng)立的阿薩辛教,又名紅衣教北上西域,和明教重新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