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林要完了,以后朝堂之上就是雜家的天下了!
魏忠賢是按耐不住內(nèi)心的狂喜,步履歡快的走了。
泰昌卻是看著手中的《東林點將錄》微微皺起了眉頭。
他很清楚,這點將錄里面有很多人并不是真正的東林。
孫承宗和袁可立都說了,只有去東林書院參加過東林大會的才是真正的東林,這點將錄里面估計很多都是那種被人指為東林而懶得否認的官員。
如果里面有像孫承宗和袁可立這樣的能臣干吏,全被清洗了,豈不浪費?
他這會兒正缺人手呢。
不行,得找個可靠的人好好了解一下,真正的能臣干吏不能就這么白白的被清洗掉了。
想到這里,他把《東林點將錄》往懷里一塞,直接往承光殿走去。
這會兒承光殿里人是真的多,什么打造銅皮的,制管的,造黏土模的,鉸孔的,打磨的等等,各色匠戶那都是一屋一屋的。
畢懋康、宋應(yīng)星和孫元化都在帶著人拼命的造蒸汽機呢,王徵則帶著人在外面的車輪舸上忙活。
為了改造方便,他們最終選擇了雙活塞驅(qū)動,也就是兩個腳踏板,每個腳踏板上加一個蒸汽活塞,這樣一來,車輪舸的內(nèi)部結(jié)構(gòu)就不需要做什么改動了。
而且,雙活塞還能互為開關(guān),只要蒸汽通進去,兩個活塞便會不斷的循環(huán)往復(fù)動作,那速度可比人兩只腳踩的快多了。
當然,采用雙活塞驅(qū)動也不是沒有缺點,最明顯的一點就是活塞需求量多了一倍,而這會兒還沒有蒸汽機床,制造活塞可麻煩了,所以畢懋康、宋應(yīng)星和孫元化才會一起動手制造蒸汽機,只留王徵一個人在船上忙活。
泰昌來到承光殿之后便直接來到了最終組裝和測試蒸汽機的地方,這里面因為正燒著蒸汽,溫度那可不是一般的高。
外面寒風(fēng)蕭蕭,這里面卻是穿件單衣都熱。
這會兒畢懋康、宋應(yīng)星和孫元化正揮汗如雨的帶著人在忙活呢,皇上進來了,他們自然是看到了。
不過,泰昌早就已經(jīng)說過了,在忙正事的時候看到他不用停下來行禮,所以,他們也只是恭敬的點了點頭,又忙活開了。
泰昌也沒在意,直接就在畫圖紙的大條桌旁坐下來,隨即招手道:“孟侯,你先歇會,朕問你件事。”
他這些親信里面也就畢懋康和畢懋良兄弟為官經(jīng)驗最為豐富,認識的人也最多,因為這兩人都是在萬歷二十幾年高中進士的,為官已經(jīng)二十多年了,而且還是到處調(diào)動的那種,大明兩京十三省他們幾乎都跑遍了。
徐光啟就不一樣了,因為徐光啟大多數(shù)時間都在翰林院鉆研技術(shù),著書立說,幾乎沒有出京任過職。
所以,了解官場上的人和事,還是找畢懋康比較合適一點。
畢懋康接過《東林點將錄》一看,頓時眉頭一皺。
他皺著眉頭看了好一陣,這才小心的問道:“皇上,這上面的人都要清理掉嗎?”
泰昌微微點頭道:“沒辦法,為了盡快結(jié)束黨爭,只能快刀斬亂麻?!?br/> 畢懋康聞言,不由微微嘆息道:“唉,這些大多是清正廉潔之輩,可惜了?;噬?,微臣斗膽,請您三思?。 ?br/> 泰昌卻是堅定不移道:“清正廉潔是很好,但也不能打著清正廉潔的幌子行爭權(quán)奪利之事。東林這幫家伙,口口聲聲為國為民,卻一門心思想著內(nèi)斗,想著掌控朝堂,想著讓朕都聽他們的!說白了,他們就是幫內(nèi)斗內(nèi)行外斗外行的家伙,這樣的人有什么用?”
唉,這黨爭,著實誤國啊!
畢懋康頗為無奈道:“皇上說的是,這么斗下去的確不行,不過,這些人里面也不全是光顧著內(nèi)斗之輩,魏忠賢這明顯是借著清洗東林排除異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