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南通往華陰的官道上,一個碩大的隊伍正在緩緩前行。
這個隊伍相當(dāng)?shù)钠婀?,外圍百余人全是騎馬佩刀的漢子,中間則只有一輛馬車,遠遠看去,也不知道是押鏢的呢,還是干什么的。
泰昌也沒辦法,他是不得不小心啊,因為傳說中的三秦大地可是饑民遍地,流民成堆,他如果不多帶點高手護衛(wèi),怎么敢上路。
這護在四周的百余錦衣衛(wèi)高手還只是一半呢,另外一半已然裝扮成流民的模樣分散到隊伍四周幾里范圍警戒去了。
不過,令人奇怪的是,這官道上并沒有什么流民,甚至就連巡檢司的關(guān)卡都沒有,茫茫的原野上也是空無一人,只剩旱得已經(jīng)開裂的荒地。
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隊伍前行了幾里,泰昌終于忍不住對著打馬緊隨在車旁的駱?biāo)脊У溃骸白尨蠹彝R煌?,朕下車看看?!?br/> 駱?biāo)脊勓?,連忙命手下錦衣衛(wèi)打馬四散開來,護住四周,曹化淳、劉時有和顧成則翻身下馬,來到馬車跟前,恭敬的將泰昌和王徵接下車。
泰昌走到一旁的旱地里,蹲下來仔細看了看,又抬頭望了望,眉頭不由一皺。
干得如此嚴(yán)重,怎么可能?
這地干得也太厲害了,裂縫都深不見底了,而且,裂縫下面還是干干的黃土,根本沒有一絲水跡。
不應(yīng)該啊,從地圖上看,渭河離這里也就十多里,挖一條十多里長的引水渠很難嗎?
他皺眉沉思了片刻,還是站起身來,接過旁邊親衛(wèi)手里的望遠鏡,緩緩掃視起來。
四周的田地都一個樣,全都干裂了,遠處的村落好像都被廢棄了,一個人影都看不到。
赤地千里,荒無人煙!
傳說中荒涼的場景竟然出現(xiàn)在這種地方,怎么回事?
這里可是華陰,就在渭河邊上,渭河也不是一條小河,不可能干涸??!
問題,這里為什么會干成這樣呢?
他又站那里皺眉沉思了一陣,最后還是招呼王徵上了馬車,繼續(xù)往華陰縣城行去。
一行來到距離華陰縣城大約四五里左右的地方,官道上終于出現(xiàn)了人煙。
不過,路上稀稀拉拉的全是喬裝打扮的錦衣衛(wèi)。
一個錦衣衛(wèi)百戶假裝上前要飯的功夫,點頭哈腰的道:“皇上,華陰縣城四周聚集了數(shù)萬饑民!”
???
數(shù)萬饑民!
泰昌聞言,不由嚇了一跳,這些饑民可是隨時都有可能變成反賊的。
他想了想,隨即問道:“這些饑民可曾鬧事?”
那錦衣衛(wèi)百戶小心的道:“他們倒不曾鬧事,好像有人在施粥?!?br/> 有人施粥應(yīng)該就沒什么事。
泰昌又想了想,還是咬牙道:“繼續(xù)前行,小心戒備?!?br/> 隊伍有前行了兩三里,前面終于露出華陰縣城的城墻輪廓,縣城四周果然到處都是饑民。
不過,還好,這些饑民大多在排隊領(lǐng)稀飯,他們這全是刀子的隊伍饑民根本不敢圍上來要吃的。
泰昌見狀,不由松了口氣。
好在賑災(zāi)的錢糧沒白發(fā),這些饑民倒還不至于餓得造反。
隊伍來到南門外,兩邊各出現(xiàn)了幾個粥棚,而城門口則是一些衙役和鄉(xiāng)勇模樣的人在看守,饑民們都在自覺排隊,根本沒人靠近城墻,場面看上去還是很平和的。
泰昌正想著怎么找個借口去看看饑民們喝的稀飯是稠還是稀呢,王徵突然指著一個粥棚中的老頭激動道:“皇上,那就是劉應(yīng)魁,這下好了,他竟然還在,而且在城外主持粥棚?!?br/> 這個的確有點湊巧,不過也不奇怪。
畢竟華陰劉家那是華陰縣城里面有數(shù)的官宦世家,而縣衙里面官吏有限,還各有職司,發(fā)放賑災(zāi)糧這種事請他們這些有威望的士紳來監(jiān)督一下很正常。
這有熟人就好辦了,泰昌當(dāng)即招呼一聲,下了馬車,帶著眾人往那劉應(yīng)魁所在的粥棚走去。
劉應(yīng)魁正指揮著人往新燒開的一鍋水里面倒小米呢,一個家丁突然指著粥棚外面說了句什么,他這才抬起頭來看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