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大臣、神明和鹽稅的故事,還是洛明前世看到的。經過一番改編,才拿來給格蘭蒂說。
原本有怎樣的含義洛明不管,這次說這個故事只是為了對格蘭蒂解釋他的做法。
畢竟,格蘭蒂雖然聰明又富有天分,終究年齡還不到二十,夸張點說的話,勉強還能算是個孩子呢,理想主義一點也不奇怪。
洛明自己雖然也才二十歲,但這是無法相提并論的。
這個世界的人和地球上可完全不同,經歷過信息時代的社會這種大染缸,有的早熟的小學生都能說出“乘著法律保護的年齡,犯個罪過過癮”這種話來。
洛明在小學的時候,和同學聊天,就真的有人說出過這種話來——另外幾句讓他印象深刻的話,分別是“把他們做成肥皂”和“特色資本主義”。
雖然是小學生,但他們在某些方面已經比如今這個世界的許多成年人還見多識廣,接受能力也強大了百倍。
就算這樣,地球上大學生被煽動的次數(shù)還少么?思想被沖擊,無論是真是假,往往就會造成嚴重后果。
如果現(xiàn)在突然打碎格蘭蒂的幻想,洛明覺得其中風險很大。
若是她會立刻接受現(xiàn)實,變成一個實用主義者,這也就罷了。
但還有一種可能就是當場精神崩潰,走上狂信徒圣戰(zhàn)士的路子——把現(xiàn)實里一切和她幻想中不一樣的東西,都要冠以違背天理的名號摧毀掉……
所以說這種事急不來,硬著陸很容易摔個稀巴爛,穩(wěn)妥方法還得用上溫水煮青蛙,一秒一秒地耳濡目染,慢慢讓她改變。
洛明又接著說了下去:
“……我還看到過許多事例,都在說明一個道理。要用我的話來總結,那就是,只有強大的人,才有條件做出更大的善事來。
至于他想不想做善事,那是另一回事。
普通人就算再有善心,他又能夠幫助幾個人?甚至如果多施舍出了幾塊面包,自己就可能挨餓。而指望他能打動那些富商和貴族為了正義與善良的事業(yè)捐助,也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
我不會做這種人,我相信你也不會永遠滿足于這種微不足道的小善良,對吧?
至于奴隸,你看,他們更是沒有能力去可憐任何人的,他們能夠活下來都要靠遇上我這個并不殘暴的主人的仁慈?!?br/> 指著那邊正在勞作的奴隸,洛明接著說道:“那個大臣雖然是無心做出了好事,但的的確確改變了數(shù)十萬人的命運,救了成千上萬人的命。
而我遲早會比他要強得多,不是么?”
格蘭蒂似乎有些覺得他吹牛的樣子,洛明臉不紅心不跳,揮手指著那片正在被開墾的土地,宛若大國君主指點地圖一般說道:
“開墾出的每五畝荒地,都能夠多養(yǎng)活一個人。這一次的開墾,就相當于我一次拯救了一百人的性命。
要知道我現(xiàn)在才是個騎士,許多手段還使不出來呢。
若是我成了一位伯爵,就能夠拯救上萬人;當上大公的話,這個國家就有救了,你信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