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晴請的兩個大師傅第二天就來店里報(bào)到了。都是才四十多歲的阿姨,面上看起來也很好相處。不過看到店面并不大,兩人看起來還是有些失望的樣子。
姚芳自然也見怪不怪。畢竟之前都是在國營工廠上班的,冷不丁到了這么一個小店,都會有些落差,所以也當(dāng)做沒看見,可兩人詳細(xì)的說了一下工作內(nèi)容和待遇。
聽到姚芳的說的工作待遇之后,兩位阿姨這才眉開眼笑了。
一件衣服一毛錢,而且也不是做衣服,而是改樣式,在上面弄個貼花什么的,或者剪短了,或者接長了。這個倒是沒事兒。只要不是改大小,這些活兒都不大。
而且滿打滿算的算下來,一個月的工錢倒是和上班的時候不差了。反正閑賦在家,有這個活干已經(jīng)很不錯了。
兩人心滿意足,對于這店面的那點(diǎn)失望也就沒了。反正都是拿錢干活的事兒,又不是在這里住,管她大小的。
而且很快她們就發(fā)現(xiàn),姚芳給她們的一些服裝樣子都很特別,和工廠里的那種傳統(tǒng)的服裝不大一樣。
這些都是姚芳自己自己根據(jù)以前的一些見識,對現(xiàn)在的衣服進(jìn)行改動的。她以前到底也是創(chuàng)業(yè)過的人呢,而且還是個小有成就,見識的服裝樣子自然也不少。也很有自己的一套眼光和品味。
不過對外她當(dāng)然不能說是實(shí)話,只能說是她想辦法弄的一些外國樣子。這讓兩個老師父對她的手段更加佩服了。
要知道,這時候進(jìn)口的東西,那對于老百姓來說,都是很高大上的層次。即便只是外國傳過來的款式,也能讓這個服裝店的服裝增加很大的賣點(diǎn)。所以兩人對于這個目前規(guī)模還不大的店面也更有信心了。
姚芳找時間又去找馮翠華幫忙,在服裝廠里弄了兩臺快要退休的縫紉機(jī),讓工作效率大大的增加了。很快,一些新的服裝樣式都掛在了店面里,也讓服裝店的生意越來越好。
忙活了兩個月下來,雖然店里的幾人都覺得有些勞累,但是看到手里賺的錢,都心滿意足的。
姚芳和姚新華私下里商量了一下,兩人各拿一成的分紅出來,也讓吳晴湊個份子,當(dāng)個店里的小股東。
就是姚芳不說,姚新華心里也是覺得應(yīng)該的。畢竟這個店子他們除了最初的時候租的店鋪,拿錢買了些服裝,后面進(jìn)貨,找?guī)煾?,都是馮翠華和吳晴母女幫了大忙。雖然他們也沒把吳晴當(dāng)做是工人看待,但是外人看來,吳晴在他們店里也就是打工的。這樣也讓馮翠華臉上不好看。
人家雖然沒說什么,但是他們自己可不能揣著明白裝糊涂。
而且不說感謝馮翠華母女,他們兄妹兩以后在城里發(fā)展,可也就馮翠華這么一個熟人可以依靠呢。自然也是希望彼此之間的利益能夠緊密聯(lián)系了。
姚新華是個明白人,姚芳只開了個頭,他也不多說,就直接拍板應(yīng)了。
兩人合計(jì)好了,等第二天店里收工的時候,姚芳就把吳晴留下來,說了這事兒。
“讓我做小老板,這怎么行。這店里我可什么都沒出呢?!眳乔鐫M臉的驚訝。
滿打滿算的,她來這店里干活也就一個多月呢,感覺自己也沒干什么,姚芳竟然就給自己兩成分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