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4、襲營(燃魂2)
戚繼光自蓉城發(fā)兵,十二天后,抵達西散關。
西散關,位于長安以西,又稱“大散關”,是關中四塞之一。
西散關以西是隴西、洮陽,再往西則是“羌”。
北面有長城,南面有秦嶺,董卓最擔心只有西邊和東邊。
長安以東,一旦函谷關被攻破,緊接著就是潼關。
自漢朝以來,自從修建潼關,軍事上漸漸放棄函谷關的存在。
不過,在關鍵時刻還是管用的。
只是,在軍事防御方面,函谷關遠不如潼關的一半。
即便潼關城堅,董卓也選了一位信得過的人守城,那人便是郭汜。
郭汜是董卓的老部將之一,最初在雍州、西涼打擊賊寇時,便跟隨董卓。
華雄死后,董卓身邊除了呂布,武力最強的只有李傕、郭汜、張濟、樊稠。
怎奈劉辯攻打函谷關時,張濟、樊稠接連戰(zhàn)死。
至于西散關,西面就是賊寇,董卓自然也用了一位信得過的武將,那人便是李傕。
李傕與郭汜一樣,皆是董卓的老部將之一。
至于為什么沒用呂布?
因為呂布曾敗在劉辯的人手里。
當然,這倒不至于從此棄用,董卓知道呂布的戰(zhàn)力強悍到什么程度。
至于先前受傷,顯然是被群起而攻之,否則也不至于連赤兔馬都丟了!
傷愈后的呂布,被董卓安排在府上,隨時聽候調令。
殊不知,經過關東聯(lián)軍攻打洛陽,以及劉辯窮追不舍,險些致其死亡。
另外,再加上有很多人希望他死,更加為了安全著想,也就將呂布留在身邊。
因此,戰(zhàn)力第一的留在身邊,只能用戰(zhàn)力第二的武將,守護長安的西大門。
話說,戚繼光率部抵達西散關時,剛好是午后申時。
由于晝短夜長的緣故,此時的太陽即將落山。
遙望二里外城關,戚繼光命身后的祖逖、狄青,原地扎營。
對于原地扎營,荀攸沒有異議,只是——
“戚帥,要不要讓守城主將,知曉我等的到來?”
“不必,我們人多,已經被對方發(fā)現。
待明日,關前叫陣便可?!?br/> 話音未落,戚繼光看向胡須皆白的荀攸。
雖然此時尚未下雪,可防不住天氣寒冷,下頜胡須早已結了一層白霜。
聞言,荀攸點了點頭。
事實上,荀攸也是這樣想的,只是想試探一下戚繼光的虛實。
即便劉辯對戚繼光很是推崇,可荀彧、荀攸畢竟一條心,何況還是心向漢室。
萬一這戚繼光不靠譜,損兵折將是小,搞砸了劉辯的計劃,是個腦袋都不夠砍。
當即,按照戚繼光所說,狄青、祖逖傳遞帥令。
……
半盞茶前。
西散關上的士卒,便發(fā)現了敵情,且在最短時間內告知主將李傕。
聞訊,李傕第一個想到的便是益州軍。
按理說,李傕想到的應該是“羌”,可羌沒有大隊人馬。
通過士卒的描述,得知對方的人馬,至少在六萬以上。
不過,李傕即使不了解劉辯,也知道益州劉焉被殺,劉辯占據益州一事。
既然劉辯是有備而來,那么絕不止區(qū)區(qū)六萬兵馬。
何況,這只是益州兵馬,并不包括荊州兵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