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對決的那一天,終于到來。
當王宮的宮門倒下的那一刻,當元昊沖進王宮時的那一刻,勝敗已定。
衡量局勢,退縮忍讓以圖后計,是許多政治人物所會采取的行為,可是對于元昊來說,卻是完全不適用,至少在目前是如此。
當年李德明敢不顧衛(wèi)慕王后之怒而另尋新歡,是因為他知道,會有人在權衡中采取退讓。而衛(wèi)慕王后卻沒有想到,元昊居然會棄一條暫時忍讓但是平坦無比的大王寶座之路,寧可冒天下之大不韙,逆母發(fā)兵;寧可白扔下上萬條性命的白白付出,率兵回京;寧可在黨項國內欣起內戰(zhàn),逼宮奪位。
當沒有看清形勢的時候,人們難作選擇,如同拓跋山遇一樣,袖手旁觀,靜看最后的勝利者,而俯首稱臣。卻在元昊率師返京之后,知道大局已定,而此時押上一個賭注,就表示可以得到最大的回報。所以,在這一夜,手握五千兵刀的拓跋山遇堂而皇之地作了內應,倒戈一擊,打開了城門。
野利家族在元昊回京的時候,就已經知道了野利仁榮兄弟的選擇,也同樣,嫁到拓跋山遇府的野利羅羅,把野利家族和拓跋山遇的兵馬聯到了一起。可是此時的衛(wèi)慕家族,只能把僅有的兵馬用來防守,而無暇抽兵來懲罰背信的野利家族了。
當城中火光沖天時,胭脂和野利遇乞在千軍萬馬的廝殺中,終于重逢。
“你身上為什么都是血?”野利遇乞握住胭脂的手,第一句話說得格外心驚。
“你身上的傷怎么樣了?”與此同時,胭脂也急問野利遇乞,兩人同時開口,又同時停住,胭脂先解釋道:“不是我的血,是守貴的血,他幫我擋了一刀,如今受了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