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川南古玩城。
整個新川市南北兩座古玩城相對而立,雖然其中流通事物大致相同,但兩個古玩城也有著一定的差別。
這差別就是北古玩城側(cè)重瓷器、字畫、乃至包囊了一個茶城,而南古玩城則較為側(cè)重家具,以及囊括了一個書城。
當然,這不是說北城絕對沒有家具等事物,而南城則絕對沒有瓷器,字畫等等,其實不管是南是北,幾乎流通在市場上所有古玩種類都是齊全的,只不過所占比例不同罷了。
北古玩城雖然也有賣家具的,但幾十家里面可能才有一家,而且往往都是小件,而南古玩城則不然,可能十家里面就有三四家,而且充斥著很多大件。
不過說起來中國過去的收藏領(lǐng)域里,家具并不算一個門類,縱觀中華五千年歷史,曾有五次民間收藏?zé)帷?br/> 最早的收藏?zé)崞鹪从诒彼?,第二次收藏?zé)釀t是明晚期,第三次就是康乾盛世,而第四次則是清末至民國初期,至于第五次就是眼下了。
這五次全民收藏?zé)嶂?,哪怕是晚清的古玩店里,其他古玩都有分類,可就獨獨沒人以賣古家具為生,而是稍帶著賣,這主要是國人對家具的認識程度偏低。
亦或者是源于中國人對建筑的認識程度也偏低,我們并不怎么愿意保護古建筑,到現(xiàn)在為止能一直從古代流傳下來的建筑,還有保存的都是少的屈指可數(shù),比如唐代遺留建筑全國就只有四座,宋代古建筑也不多,明清建筑還有一部分,但主要是北京故宮等龐大工程。
中國人最樂乎做的事往往是拆掉舊建筑蓋新的。
而西方對建筑的觀念則不然,歐洲所有具備歷史傳統(tǒng)的國家,建筑大多都保留了下來,這就是中西方觀念上的差距。
或許也正是因為這樣,因為家具和建筑的關(guān)系最為密切,所以我們以往對古家具的保存,收藏亦不重視。
而最早研究中國古家具的卻是一個德國人,1944年出版了《中國花梨家具圖考》,這算是中國家具研究的第一部專著,因為這本書全世界各大博物館才開始注重中國家具的收藏。
此外還有1971年美國人安思遠撰寫《中國家具》一書,以及1985年國內(nèi)王世襄出版的《明式家具珍賞》。
就是這三個人,兩外一中三本書,串聯(lián)起來推動中國家具的收藏,把中國家具提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才使得現(xiàn)今民間收藏?zé)釙r家具終于搖身一變,成為古玩行當里的一大門類。
1996年,佳士得公司在紐約拍賣過一場中國家具,107件家具,其中37小件,拍賣出了一億多人民幣,平均每件都要在百萬左右,其中一件黃花梨大地屏成交價更是110萬美元,當時折合人民幣1000萬元,創(chuàng)造了當年中國家具的成交價世界紀錄。
這在當時都曾讓無數(shù)中國人感到震驚,很多國人都無法理解,曾經(jīng)被我們不在意甚至扔掉的舊東西竟然有如此驚人的價值。
一件屏風(fēng)在國內(nèi)也就幾萬塊錢頂天了,在外國怎么能賣1000萬?
要知道那可是1996年的1000萬,放在現(xiàn)在恐怕還要翻上三四倍不止,買棟大樓都足夠了!
充當畢老的向?qū)淼侥瞎磐娉?,周明落進入古玩城的第一眼,見到的就是一條長長的街道,街道樣式和北古玩城大致相當,都是在街邊坐落著一棟棟低矮建筑。
不過和北古玩城最大的不同就是,這里街道兩側(cè)的店鋪往往都很大,非常大。
襯托著整個古玩城也顯得大氣磅礴。
這是必然,北古玩城大多都是瓷器、字畫等等古董,那些東西雖然也有大有小,但即便是大的也不會太夸張,可家具則不然,不管是床、榻、桌、案等,亦或者屏風(fēng)一類,往往都要占據(jù)極為廣闊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