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家們都很好奇,為什么殺出重圍、活到最后的人,要吃雞呢?
難道制作人為了押韻,什么都做得出來嗎?
在他們看來,事情恐怕沒那么簡單。
于是,各種各樣的猜想,如同雨后春筍一樣生長出來。
而且,沈牧為了抬高《絕地求生》的熱度,故意不給出官方的解釋。
俗話說,好奇害死貓。
他就是要讓玩家們不停地討論,不停地猜測。
這樣一來,對《絕地求生》的好奇心也就越強。
甚至,為了提高玩家們討論的熱情,黑島公會暗中還雇了一批“水軍”,自行放出了很多說法:
比如說,“吃雞”的意思是“吃姬”。
坊間推測,如果能在這樣的殘酷廝殺中,活到最后的話,肯定能贏得巨額獎金。
這時候,必須要去芙蓉閣、玉香閣什么的瀟灑一下?。?br/> 當天晚上,吃姬……
第二個說法則是吃貨派的觀點——吃雞就是字面上的意思。
雞肉的味道鮮美,口感嫩脆,富含營養(yǎng),絕對是頂級美味。
幸存者經(jīng)過一場大戰(zhàn),肯定饑腸轆轆。
這時候如果能吃上燒雞,簡直是最大的幸福。
第三個解釋是“吃吉”,吉利的意思。
能夠活下來,既是實力的象征,也和運氣有關(guān)。
所以,這段話不惜反復強調(diào)鴻運當頭這一點。
除此之外,還有比如“刺激”的方言發(fā)音啊,“馳擊”的意思等等。
這群玩家們也是腦洞大開,讓人嘆為觀止。
各派說法都言之鑿鑿,據(jù)理力爭,
就好像黑島公會是他們家開的,沈牧是他們的舅舅一樣。
“大吉大利,今晚吃雞”這句話,本身朗朗上口。
再加上這些持續(xù)不斷的爭論,越來越多的玩家開始關(guān)注《絕地求生》。
為了將銷量沖到最高,黑島公會安排的宣傳也是全部拉滿:
掌機熱門程序的開屏廣告,全都換成了《絕地求生》的內(nèi)容:
格斗、伏擊、偷襲等簡陋的畫面,搭配上不同的廣告語。
比如“三月一日,一起吃雞”、“我找到你了”、“茍且是一門藝術(shù)”等。
黑島公會合作的那些商家們,也配合著進行了一番宣傳。
貼海報、掛橫幅都是基本操作。
有的甚至安排漂亮的姑娘,拿著弩器模型,在店里面到處和客人互動,上演“一箭穿心”的橋段。
在這種瘋狂的宣傳攻勢下,整個皇城上到權(quán)勢子弟,下到普通百姓,不管玩不玩游戲,都學會了“吃雞”這個詞,并融入進生活之中。
在這個絕佳的時機,黑島公會也開始對《絕地求生》里面的廣告位,舉辦招商大會。
皇城的各路商家,只要有點野心的,都派了代表過來——哪怕他們沒有實力合作,但至少可以從黑島的推廣策略中學到很多。
眾所周知,在沈牧這個“營銷鬼才”的策劃之下,黑島公會的廣告效果,屬于全城公認的那種強。
最成功的案例便是芙蓉閣:
當初他們花費一百兩白銀,贊助了黑島公會旗下的鳳凰戰(zhàn)隊。
結(jié)果,這支戰(zhàn)隊表演了一場“絕地翻盤”的大秀,一時間聲名顯赫。
由此,芙蓉閣的生意也水漲船高。
對很多玩家來說,他們反正都要去娛樂會所消費的,什么蘭馨閣、牡丹閣幾乎沒區(qū)別。
但去芙蓉閣的話,還能支持自己喜歡的鳳凰戰(zhàn)隊,何樂而不為呢?
除此之外,還有益達薄荷葉的成功案例。
原本,薄荷葉只是邊塞兵卒們最喜歡的提神品,很多權(quán)貴子弟和平民是不屑于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