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鎖崖,崖高一百二十余米,有一條自上而下貫穿整面山巖的深色裂隙,從遠處望去,它就像矗立水邊的兩扇巨大門戶。當?shù)刈怨艂髡f,鐵鎖崖是一道門,打開門之后里面就是有著無窮寶藏的金山院。
關(guān)于金山院的傳說故事有很多。最早的一個,是說要有十二個兄弟,齊心合力才能將門打開。傳說有戶人家有十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婿,在某天夜深人靜時前去探寶,他們將沉重的山崖石門推開了一條縫,望見了里面閃耀的金光。
最小的兒子當時就著急了,想一個人先鉆進去,于是喊了一聲:“姐夫加把勁!”然后他松開手就往門縫里鉆,結(jié)果大門瞬間就關(guān)上了,他們再也推不開。
還有一個傳說,要在月圓之夜才能打開金山院的大門,而且必須找到鑰匙,鑰匙據(jù)說就是崖上的某一根古藤。
據(jù)傳曾有人在月圓之夜攀上了山崖,在月光下果然看見一根繩索般的長藤伸出了巖隙。他伸手去拉這根藤條,山崖漸漸打開了,正當他高興的時候,藤條卻斷了,人也從高崖上摔了下來……
至于當?shù)亓鱾髯顝V的故事是這樣的:有個貧家小伙,是個大孝子,與母親相依為命。有天他上山打柴回來晚了,天黑后迷了路,突然看見前方有一座黃金打造的院落。院墻是用金磚砌的,屋頂鋪的也是金瓦。
小伙子走進院子,看見一個老婆婆正在推碾子磨大碴子。所謂大碴子,就是顆粒比較粗的玉米面。小伙子問老婆婆這是什么地方、怎么才能走出去,他著急趕回家給母親做飯。老婆婆告訴他出門一直往前走就能找到路,還問他需要什么幫助?
小伙子只想跟老婆婆討點糧食,于是老婆婆就抓起碾子上的玉米粒給他裝了一袋。小伙子背著袋子回家,卻沒發(fā)現(xiàn)袋子上有個洞,一路走一路撒……結(jié)果第二天人們發(fā)現(xiàn)村外的路上全是金豆子,而小伙子也發(fā)現(xiàn)自己背回家的玉米粒都變成了金豆子。
當?shù)赜袀€村莊叫滿金玉村,據(jù)說村名就源自于這個傳說有關(guān),周邊一帶還流傳一句話——打開金山院,能富九州十八縣。
朱山閑等人既然找到了地方,當然也調(diào)查了當?shù)氐臍v史包括這些傳說。他們來到了拒馬河邊的鐵鎖崖下時,還在談論當?shù)亓鱾鞯墓适履?。這天是陽歷一月二十六號,再過兩天就是農(nóng)歷臘月二十三、北方傳統(tǒng)的小年了。
時節(jié)早已入冬,正是每年中最冷的時候,拒馬河處于枯水期,潛灣處的水面結(jié)了冰,崖下寒風拂面。朱山閑、譚涵川、尚妮三個人背著大旅行包沿著河灘走來,卻沒有看見莊夢周、丁齊、冼皓在何處。
譚涵川講了當?shù)馗鞣N傳說故事,朱山閑笑道:“如果說聊齋一類的神仙鬼狐傳說,是文人的意淫,那么金山院一類進山得寶的傳說,就是鄉(xiāng)野村民的意淫。老譚啊,你是搞科研的,有沒有考證過這些傳說背后的含義?。俊?br/>
譚涵川答道:“別的故事不好說,但那個金豆子的故事,出現(xiàn)年代絕不會太早,因為玉米最早傳入中國大約在明代,在這一地區(qū)種植差不多已經(jīng)是明末,引進優(yōu)良品種大面積種植,那已經(jīng)是清代到民國年間的事。
明末氣候曾進入一次小冰河期,華北一帶有過大范圍的饑荒,主要是主糧欠收。所謂’打開金山院,能富九州十八縣’純粹是扯淡,也是一廂情愿,九州何止十八縣?為了押韻,過去的人也是什么順口溜都敢瞎編,就跟現(xiàn)在的人寫歌詞一樣。
哪怕真的找到了一座金山,也解決不了當時的饑荒問題,黃金只是一般等價物,揀來的黃金并不天然帶來勞動產(chǎn)品。所以傳說是一種暗語,所謂金豆子指的應該就是玉米,那時候剛剛出現(xiàn)的一種新的主糧作物。
玉米的產(chǎn)量高,中國大部分地區(qū)的氣候條件都可以耕種,在華北一帶還可以在春小麥收割之后輪種、能多收一季糧食。更重要的是玉米不怎么挑地,在房間屋后的空地上都可以種上幾排,而且玉米芯和秸稈還可以當飼料。
在那個年代、那種情況下,新出現(xiàn)的這種糧食作物,不管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饑荒問題,也是給人們帶來了某種希望。所以傳說中的金豆子,其實就象征了玉米粒,包含了人們的一種期待。而新糧食作物的引進,也是清朝中葉人口爆發(fā)增長的原因之一。”
朱山閑又笑道:“哥倫布發(fā)現(xiàn)新大路,他是去找黃金的,結(jié)果最有價值的發(fā)現(xiàn)卻是玉米,然后傳遍了世界。玉米在我們那邊的鄉(xiāng)下叫六谷,也就是說傳統(tǒng)的五谷之外又多了一谷,可見其重要性。”
尚妮接話道:“在東北叫苞米,也叫棒子,就是說人傻的意思。我們宿舍的東北同學笑人笨的時候就經(jīng)常說——你這個苞米?!?br/>
譚涵川:“東北俚語中這種話很多,棒子、狍子、彪子……差不多都是這個意思?!?br/>
尚妮贊道:“譚師兄不愧是學者,一提到研究考證就來了興致。我最愛聽譚師兄說這些了,真是長學問啊!”
譚涵川謙虛道:“若說學問,我可不敢跟莊先生比?!?br/>
尚妮:“咦,莊先生哪去了?不是說好了在這里匯合嗎,怎么連他的影子都看不見,是不是還在睡懶覺?。俊?br/>
時間是早上九點剛過,在這寒冷的冬日還很早,也沒人愿意起床跑到郊外來。拒馬河邊并無游客,鐵鎖崖下的河灘上,卻有人在背手散步,嘴里還嘟嘟囔囔不知在抱怨著什么。他穿著軍大衣,戴著棉帽子,腳下蹬著厚厚的勞保皮靴,左臂上還套著著紅箍,上面有四個黃字:治安巡邏。
一看這個袖箍就知道他是不太好惹的人物,這里還是北京房山區(qū),假如換成朝陽區(qū),那就是更加惹不起了。此人是當?shù)氐闹伟猜?lián)防員,一般都是退休后仍有活力的大伯大媽,在郊區(qū)也會聘請附近的閑散村民。
這位聯(lián)防員許是在抱怨天氣太冷吧,他的棉帽子壓得很低,兩側(cè)還掛著帽耳,根本看不見頭發(fā),帶著一副很老式的厚框眼鏡,臉上黑乎乎的好像還沾著灶灰沒洗干凈。大清早跑到這里來巡邏確實挺不容易的,但看背影腰桿挺得很直,身子骨也算壯實。
拒馬河古稱淶水,古時的鐵鎖崖也是一個景點,水流沖到崖下形成一個巨大的漩渦,浪花滾滾深不可測,被當?shù)厝朔Q為龍?zhí)?。每當雨季,崖上的水流匯成一條條細長的白色瀑布泄入潭中,“龍安夜雨”也是古時所謂的“淶水八景”之一。
而如今這一段的拒馬河修建了人工河道和堤壩,鐵鎖崖對岸不遠處還在搞房地產(chǎn)開發(fā),寬闊的河灣消失了,龍?zhí)兑脖惶钇搅?。拒馬河的水流明顯變小了,鐵鎖崖下也露出了一片河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