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天后,盱眙破虜將軍府,鄧愈端坐首位,各文武都是入席,轄地拓展,馬壯兵強(qiáng),一眾破虜軍文武神情振奮,士氣激昂。
這時(shí),破虜軍首席謀士李恪率先出席,侃侃而談道:“大帥當(dāng)前坐擁三府之地,雄兵近五萬,文有李云起、郭宏琰、張寧嵇、宋子軒、葉維章、徐巖川等人出謀劃策,武有胡通甫、董擒虎、張志遠(yuǎn)、鄧伯義、呂國寶、常伯仁、韓濟(jì)真、祁明澤等將沖鋒陷陣,文武班底深厚,王霸之基已成!”
李恪話音一落,眾文武齊齊出列稱頌鄧愈反元功績,鄧愈細(xì)細(xì)傾聽,已是明了眾人心意,當(dāng)即徐徐起身,凝聲說道:“諸公的贊語,實(shí)在過譽(yù)!本帥臨危受命,諸位不以本帥年幼粗鄙,傾力相助,本帥異常感激,如今,本帥已為一軍之首,威如諸侯,又還有什么可奢望的?”
胡大海見鄧愈沒有稱帝立國的意思,當(dāng)即慨然出列,拱手諫道:“大帥此言差矣!今蒙古韃子把持社稷神器,而各方漢族豪強(qiáng)割據(jù)一方,百姓無主,終日忐忑,如何安心?大帥智勇雙全,仁義布于海內(nèi),濠洲、盱眙、高郵三府百姓無不希望大帥進(jìn)登帝位,名正言順,安撫人心,以討韃子!”
鄧愈聞言,梟目緩緩閉起,搖頭說道:“數(shù)月前,韓林兒在亳州稱帝,號‘小明王’,建國大宋,已收漢人百姓之心,各路義軍更是遙尊他為共主,如果本帥貿(mào)然稱帝,必成眾矢之的!”
如果說鄧愈沒有稱帝的心思,那是絕無可能,只是鄧愈知曉,眼下還不到稱帝的時(shí)機(jī)。
畢竟此時(shí)的元王朝虎威猶存,歷史上,韓林兒剛稱帝沒多久,便遭到元王朝的傾力打擊,韓林兒、劉福通等大宋高層被元軍攆得如同喪家之犬,最后,只能卑躬屈膝地投靠朱元璋,成為朱元璋凝聚民心的工具,在失去利用價(jià)值后,更是被朱元璋溺死于瓜步。
再者,一旦稱帝立國,便再無退路,如果實(shí)力不夠強(qiáng)大,便會遭群狼吞噬,那時(shí),不但牽連家小,就連追隨他多年的一眾文武,也要落得身死名毀,受后人笑談的地步。
眾文武見鄧愈沒了平日那份果斷,都臉露異色,此時(shí),唯獨(dú)葉德新看出了鄧愈心中的顧慮,于是出列說道:“大帥不肯稱帝立國,是擔(dān)心事敗后牽連眾人,但大帥卻是不知,我們?nèi)绻皇且栏酱髱?,哪里會有今天的官爵富貴?大帥昔日豪氣干云,為何現(xiàn)在瞻前顧后?”
“倘若大帥遲遲不肯稱帝立國,必會有失眾望,只會令敵人有機(jī)可乘,即時(shí),三府之地難保,赫赫威名也不過是曇花一現(xiàn),大帥如此,實(shí)在是辜負(fù)眾望!”
葉德新一言落下,鄧愈猝然睜開梟目,光華璀璨,此時(shí),鄧愈眼中漸漸變得清明。
葉德新見鄧愈這般表情,燦然一笑,微微頷首,拱手又道:“如今大帥威震淮南、浙東,三府百姓都愿奉大帥為主,大帥如果沒有稱帝之意,可暫為吳王,先穩(wěn)眾人之心!”
此言一出,眾文武齊齊出席下跪,朗聲喝道:“還請大帥進(jìn)位吳王,以撫眾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