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馮勝見湯和中箭,連忙趕來救應(yīng),只是,作為胡大海搭檔的鄧銘卻早有準(zhǔn)備,只見鄧銘拉起一根雕翎箭,弦響箭飛,直往馮勝面門射去。
馮勝見得,急忙揮刀抵擋,只聽‘鐺’的一聲暴響,雕翎箭力勁之浩大,竟震得馮勝虎口破裂,就在胡大海、鄧銘要趁勢將湯和、馮勝射殺時,卻是朱軍大部人馬殺到。
在李善長的指揮下,一部朱軍刀盾兵迅速護(hù)在湯、馮二將面前,掩護(hù)著湯、馮二將徐徐退去,而由于破虜軍大部人馬已經(jīng)入城,胡大海、鄧銘身邊沒有可用之兵,也只好退回來安城內(nèi)。
朱軍此次出戰(zhàn),不但折了繆大亨和不少兵馬,身為統(tǒng)帥的湯和更是中了箭傷,戰(zhàn)事不利,湯和心中怒恨,滿臉都是火氣,帳內(nèi)眾軍官見狀,生怕惱了湯和,都不敢出言。
這時,身形略顯瘦削的李善長卻是忿然起身,對著湯和怒喝道:“湯和,你恃勇斗狠,輕視大敵,實在是不智!我軍將士有你這般統(tǒng)帥,實在讓人憂心!將軍難免陣前亡,繆將軍之死,本已成定局,而我軍因早有布置,已占據(jù)優(yōu)勢,可最后,卻毀在你湯和的懷恨出擊上!”
說到這里,李善長語氣一轉(zhuǎn),鄭重?zé)o比地向湯和勸諫道:“湯鼎臣,上位委任你為一軍統(tǒng)帥,望你顧念大局,穩(wěn)重行事!”
李善長的話音一落,眾將都是色變,本以為被李善長呵斥的湯和定然會大發(fā)雷霆,哪知湯和卻是收斂怒氣,對著李善長作揖施禮道:“今天戰(zhàn)事失利,都是湯某的過失,湯某在此謝過百室先生的諫言,今后必定穩(wěn)重行事!”
李善長聞言微微頷首,心中也感嘆湯和知錯能改,不愧為朱元璋麾下僅次于徐達(dá)的大將。
之后,眾人開始商議破城之策,商討過程中,馮勝獻(xiàn)上一計道:“馮某手下有一百戶名叫吳亢,吳亢本為來安人,后來因外出謀生而暫居定遠(yuǎn),他與胡大海麾下部將陳襲乃是至交好友。陳襲幾天前因守城松懈,被胡大海呵斥、重罰,從而心中生怨,白天廝殺時,他遣人前來相約,今晚舉火為號,里應(yīng)外合,助我軍拿下來安城!”
湯和聞言大喜,急問道:“此言當(dāng)真?宗異(馮勝,字宗異)速速將那吳亢招來相見!”
馮勝卻是搖了搖頭回道:“確有此事!不過,那吳亢白日大戰(zhàn)時,已混入來安城內(nèi)去了?!?br/> 湯和眉頭微皺,有些拿不定主意,于是將目光投向李善長,李善長沉思一陣后發(fā)言道:“胡大海勇猛多謀,絕不容小覷,只怕這其中有詐,我軍萬萬不可輕舉妄動,以免中了敵軍詭計!”
只是,馮勝急著要給繆大亨報仇,堅持要實行里應(yīng)外合之計,更是愿意立下軍令狀。
湯和見李善長和馮勝意見相左,一時間抉擇不定,這時,帳內(nèi)平時與繆大亨交好的軍官紛紛出席請戰(zhàn),湯和見眾意難違,于是又向李善長問計。
李善長無奈,只好出計道:“如果真要施行里應(yīng)外合之計,那需得在城外埋伏兩支兵馬,以防萬一!”
“百室先生所言有理!”
湯和盛贊一聲,然后依照李善長的安排,命馮勝引兵一千前去奪取來安城門,而他則在城外布下兩支人馬,隨時準(zhǔn)備接應(y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