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
掃落御案上的一堆東西,趙佶吼道:“立刻傳旨淮西,五月必須平定王慶,六月大軍立刻前往江南平叛!”
呼哧呼哧喘了兩口粗氣,趙佶繼續(xù)說道:“傳旨,王黻弄權誤國,致使江南方臘積重難返,勢大難治,賜死!”
眾臣齊齊拜下,道:“陛下英明,臣等拜服。”
這一刻,再也沒人敢說廢話了。
江寧失守,方臘即將建國稱帝。
朝堂的人都知道,南北對峙形勢已成。
形勢便如同北宋對南唐。
只是不同于南唐末期沉疴入骨,方臘勢力正是朝陽初生的時候,上下戰(zhàn)斗意志和戰(zhàn)斗力都很強勁。
而且,方臘勢力已經占據(jù)了滁州、高郵軍,觸角已經筋骨。進入了江淮地區(qū),比南唐只有大江天險的形勢,好了許多。
反觀趙宋,弊病重重,已是日落西山之時。
當然,趙佶是不會這樣認為的。
他驚怒異常,是因為收回燕云的夙愿徹底破滅。
從宋太祖趙匡胤起,宋帝便對燕云十六州念念不忘,只是一直未能收復。
趙佶正打算聯(lián)合金國,南北夾攻遼國以收回燕云十六州。
若是能成,他便可一躍超過太祖太宗,成為趙宋第一帝王。
此時江南丟失,絕非短期可以平定,遷延日久之下,怕是只能坐視燕云十六州又被金國占據(jù)。
趙宋第一帝的美夢破滅,趙佶如何不怒?
趙佶踱著步子,道:“說,可有平賊之策?”
童貫出列,道:“臣愿領軍,前往江南平賊?!?br/> “準!”趙佶毫不猶豫地同意了。
在他的眼里,童貫便是他的曹彬和潘美,當然要用。
蔡京出列,道:“可效太祖故智,著人于荊南整訓軍隊,建造大船,再沿江東下,必可破賊?!?br/> “準!”
確定了兩路并進的策略,趙佶又道:“諸卿,東南賊勢洶洶,須得立刻鎮(zhèn)壓,還有良策,皆可提出?!?br/> 宿元景出列道:“宋江進剿淮西,無往而不利,王慶之流已然膽喪,只是堅守城池不出。
雖然難以給我軍造成殺傷,卻極其耽誤時間。
臣以為,或可招安王慶,令其會同宋江,一同東下進剿。”
“臣以為不可?!辈特隽械溃骸巴鯌c已經是甕中之鱉,不日可下。
左右童相調兵遣將需要些時日,著令宋江抓緊破賊便可。”
蔡攸反對,倒不是為了反對而反對,而是他那個傻兒子頭上一片綠,不把王慶弄死了絕不甘心。
“臣以為宿元景之言可行?!辈叹┏隽校溃骸罢邪餐鯌c,可以節(jié)約時間、錢糧,又可以獲得進剿方臘的兵員,一舉三得,何樂而不為呢。”
難得的,蔡京同意了宿元景的提議。
此時蔡家父子倆為了爭權奪利,已經反目,蔡京反駁蔡攸,并不奇怪。
再則,蔡京發(fā)現(xiàn)了,趙佶有意招安。
這才是他附議宿元景的根本原因。
他那傻兒子,還是太年輕了,根本沒把準趙佶的脈搏。
果然,趙佶道:“如何招安王慶,眾卿可各抒己見?!?br/> 此言一出,招安已成定局。
商議一陣后,趙佶令宿元景前去淮西,宣讀招安赦書。
宿元景被方天定擺了一道,正是郁悶的時候,當然想抓住這個機會重新證明自己招安小能手的風范。
于是,童貫整頓禁軍,準備南下,鄭居中前往兩湖操練水軍,準備東下。
宿元景領了圣旨,前往淮西。
房州,李助領著王慶等人,檢點從東南帶來的兵員物資。
李助道:“大王,東南給了五千兵,錢糧各十萬,兵甲兩萬套,足見誠心?!?br/> 王慶仔細看去。
五千兵,剔除老弱,能有四千青壯,足可稱為精兵。
從車內抽出一把樸刀,只見刀身雪亮,刃口鋒利,也是好兵器。
甲以皮甲為主,保養(yǎng)完好,其中一千套步人甲,引起了眾人一陣贊嘆。
這些東西,都是明軍繳獲而來,已經不符合軍中制式要求,只能封存或者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