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咸陽
自從秦惠文王令秦軍東出,奪下崤函之地,設(shè)置函谷關(guān)以來。
關(guān)中之地,一直是秦人之土,是秦國真正的根基所在,遠非從關(guān)外奪取的六國故地能夠相比。
其固塞險,形勢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
入境,觀其風俗,其百姓樸,其聲樂不流污,其服不挑,甚畏有司而順,古之民也。
這是幾十年前荀子入秦時,對秦地和秦人的印象。
如今趙佗進入秦國故土,感受差別不大。
函谷天險,易守難攻,確實能稱的上“形勢便”。
至于秦人。
使者車隊順路西進,趙佗看到路邊田地里的庶民皆在奮力墾田。
趙佗對農(nóng)業(yè)不太熟悉,不知道他們是在做什么,不過這時節(jié),他猜測可能是在種植冬小麥。
察覺到使者車隊經(jīng)過,這些人最多就抬頭望了一眼,很快又低下腦袋,繼續(xù)干自己農(nóng)活,似乎對使團不感興趣,也不好奇路過的是誰。
他們衣著簡樸,無絲綢艷服之麗,亦無高歌喧嘩之音。
趙佗知道,這是秦國治民的特色。
《商君書》有言:聲服無通于百縣,則民行作不顧,休居不聽。休居不聽,則氣不淫;行作不顧,則意必壹。意壹而氣不淫,則草必懇矣。
簡單來說,就是不允許各種淫聲異服在底層流行。
沒有靡靡之音,沒有奇裝異服,農(nóng)民們就不會把精神耗在這些無聊的娛樂上。
他們的精神不胡亂損耗,就會專心的去耕田,這樣一來,農(nóng)田就能得到極大的開墾。
農(nóng)田開墾了,糧食產(chǎn)量提高了,國力不就增強了嗎?
對于秦國的黔首庶民來說,他們不需要娛樂生活,他們的一生只有兩件事最重要。
在國內(nèi),不準打架斗毆,不準到處游蕩,只需乖乖種田繳納稅賦,承擔徭役就夠了。
上了戰(zhàn)場,就奮力殺敵,砍人頭立軍功,為了家人拼搏出一個美好的未來。
耕和戰(zhàn)。
這便是秦國之所以能鯨吞天下,成為虎狼之國的根本原因。
使團入關(guān)之后,不用著急趕路,速度減緩,一直到第三日才抵達咸陽郊外。
“這就是咸陽??!”
趙佗立在軺車上,遠遠眺望遠處宏偉的城市,不由發(fā)出感嘆。
自秦孝公遷都咸陽以來,經(jīng)過上百年的發(fā)展,咸陽已成了當今天下最宏偉的城市之一。
咸陽城沒有城墻!
并不是一直都沒有城墻,而是曾經(jīng)的城墻早已被囊括在城市中,拆毀廢棄,沒了用處。
至于新的城墻,因為秦國版圖的不停增長,咸陽城的規(guī)模也越來越大,橫跨渭河南北,并且還在不斷的向外擴張,在這種情況下,新的城墻一直無法定下,自然就沒了城墻。
而且,咸陽也沒有修建城墻的必要。
整個天下,都將成為秦王的疆土。
咸陽,需要城墻做什么?
行至秦都郊外,車隊速度減緩,坐在御者位上的橫也放松下來。
“佗,你看那些人?!?br/>
趙佗舉目望去,見不遠處的一條大道上,正有上百人在幾名秦吏的導引下,向著咸陽北部行去。
如今快要入冬,天氣非常冷了,那些人卻衣衫襤褸,手腳凍得發(fā)紅,走路蹣跚,看上去隨時都會摔倒。
最引人注目的是,他們穿的衣服都是一個顏色。
赭褐色。
赭衣塞路!
他們是刑徒,因觸犯秦律而被罰作勞役的囚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