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鹿鳴
咸陽宮,大鐘轟鳴,一連九響。
掌管宗廟禮儀的“奉常”為這次的燕使朝拜,早早就準(zhǔn)備好了一整套的禮樂流程。
太樂丞一聲令下,三百名身穿絳衣的樂官們立馬叮叮咚咚的敲了起來。
先是一排排編鐘發(fā)出聲音,緊接著鼓、笙、琴、瑟等樂器也開始奏響,共同演奏出悅耳動人的古老曲歌。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將。人之好我,示我周行?!?br/>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效。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敖。”
……
曲聲悠揚,充滿了歡快和樂之意,正是被稱作《小雅》之始的《鹿鳴》。
此詩本是周天子宴會群臣賓客時所作的樂歌,如今在秦王接見燕國使臣時使用,是為了顯示其懷柔之意。
只要你誠心歸附,我便將你當(dāng)做賓客接待,好吃好喝招待你。
但如果伱要負隅頑抗,與我為敵,那下次演奏的便不是這《鹿鳴》之音,而是《無衣》、《采芑(qǐ)》、《出車》之類。
此曲,既是懷柔燕國,更是演奏給魏、楚、齊三國所聽。
趙佗的心思全然不在悠揚樂歌中,他雖面色從容,但此刻即將見到那位“千古一帝”,心情豈會沒有起伏。
“燕使覲見!”
“燕使覲見……”
負責(zé)接待賓客的司儀大臣和傳聲的侍從發(fā)出一波波聲浪。
昌平君亦微笑指引。
荊軻整了整衣衫,在殿門前脫下鞋履。
趙佗也跟著脫鞋,腳上只留潔白的足衣。
所有人入殿都必須脫下鞋履,所以腳部的衛(wèi)生很重要,若是在這種重大場合,出現(xiàn)什么奇怪的味道,那可是極其要命的。
荊軻面不改色,懷抱盛裝了樊於期首級的銅匣邁入殿中。
趙佗則捧著卷起來的督亢地圖,跟在其后。
咸陽宮的正殿宏偉壯麗,足有上百米的進深,里面金裝銀飾,珠玉鑲嵌,自有一番華麗氣象。
特別是一眼就能看到的,用以支撐宮殿穹頂?shù)拇笾?,不僅數(shù)量有上百根之多,而且根根粗壯,起碼要兩人才能環(huán)抱。
“怪不得荊軻會失敗,給我一根這樣的柱子,我也不懼任何刺客。”
趙佗心中嘀咕,腦袋里冒出兩人繞柱轉(zhuǎn)圈的場景,心情放松不少。
這時候,隨著樂曲演奏完畢,殿上的謁者高喊道:“趨”!
荊軻和趙佗立馬小步向前,向殿中快走。
按照禮儀,與地位尊貴者見面時,必須要趨,也就是邁開腳小步快走,以示對對方的尊敬。
若是走的慢了,那就是不敬,是不講禮。
所以“入朝不趨”常常和“劍履上殿”相聯(lián)系,是只有頂級權(quán)臣才能擁有的待遇。
自從呂不韋死后,秦國似乎就沒聽過有人享受過此等殊榮。
趙佗低著頭,捧著地圖跟著荊軻快步進入殿中深處,同時他用眼角的余光掃視站在大殿兩側(cè)的秦國臣子。
站在殿內(nèi)靠前位置的大多數(shù)都是些中老年人。
趙佗估摸著,歷史上有名的尉繚、姚賈、馮去疾、王綰等人肯定在里面,只是趙佗分不清誰是誰,他唯一認(rèn)識的也就是昌平君、蒙裕、李斯了。
“殿內(nèi)的武將很少啊,怪不得歷史上荊軻刺秦近乎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