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帝遣去浩然書院的使者沒過幾日就履命歸來。
除了帶回書院山長的一封親筆信函,同行還跟著五位外罡宗師。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br/>
這是浩然書院過去一位先賢的觀念,也是山長溫庭瑋交給靖安帝的答復(fù)。
百姓最重要,土神谷神次要,君主較輕。
意思很明確,你們趙家誰來當(dāng)皇帝,書院都不關(guān)心,只要對百姓好就行。
靖安帝自從登基以來,輕徭薄賦,休養(yǎng)民生,在位十年朝野赫然一派政通人和的氣象。
更不要說,還有蹇戾王珠玉在前,形成了鮮明對比。
浩然書院能派出五位宗師保護(hù)靖安帝,其實已經(jīng)暗中表明了自己的立場。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朝廷和叛軍真打起來,誰贏不一定,但百姓一定輸?shù)米顟K。
還不如早些幫朝廷剿滅叛軍,還宇內(nèi)一片太平清明。
溫庭瑋的答復(fù)讓靖安帝又愛又厭。
愛的是浩然書院立場鮮明的站在朝廷這邊,不少想做墻頭草的世家,恐怕得仔細(xì)掂量下自己的分量。
至于說厭,自然是厭思孟之儒這幫人蔑視皇權(quán),一句君為輕直接觸及了靖安帝的底線。
當(dāng)然,明面上靖安帝自然對幾位宗師大加褒賞,進(jìn)大學(xué)士銜,一時風(fēng)光無限,私底下卻是再三告誡太子,腐儒可用而不可重用。
……
靖安十一年。
預(yù)料中一呼百應(yīng)的情況并未有發(fā)生,自始至終,寧潭二王的叛軍甚至都沒能打出二省地界。
盡管一開始靠著斬首戰(zhàn)術(shù),叛軍迅速奪下幾座府城,打了朝廷一個猝不及防。
然而還沒來得及乘勝追擊,定禪寺和靜岳派卻因為利益分配發(fā)生了爭執(zhí),愣是給出朝廷足夠的反應(yīng)時間。
嘗到甜頭的二派想要故技重施,結(jié)果一時不查,反倒一腳踏入朝廷安排好的陷阱,折了三名宗師才僥幸逃出生天。
看著軍中突然多出這么多外罡高手,二派自然知道其余四派都選擇了靖安帝。
這對叛軍本就不高的士氣更是堪稱滅頂之災(zāi)。
發(fā)覺造反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的簡單,不少人紛紛開始活絡(luò)起不該有的小心思。
兩派掌門也不是沒想過派遣高手入京刺殺靖安帝。
但正因為大家都是聰明人,誰都不愿意當(dāng)這只出頭鳥。
畢竟堰京作為大朔的都城,從來是高手如云,皇城禁地的安危更是重中之重。
沒個七八位宗師抱以赴死決心,根本不可能做出這般大事。
可一下子去了六成的宗師,對上三門而言也算是傷筋動骨,至少一段時間的沒落不可避免。
損己利人,吾不與也!
況且皇帝可以落水死,服藥死,唯獨不可以死在江湖中人的刺殺上。
即便你刺殺成功,甚至于全身而退。
你一個連皇帝都敢刺殺的門派,日后無論是寧王還是潭王繼位,心里都會埋上一根刺。
既然你可以因為不滿刺殺廢帝,那朕要是哪天做的不合你心意,你們這些大俠是不是反手也要給朕來上一刀?
可想而知,等皇帝坐穩(wěn)了龍椅,必將對他們這些從龍功臣動刀。
總不能隔段時間就換個皇帝吧?
所以明明最佳的解決方案就在眼前,兩大門派卻不約而同地選擇了無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