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九十年代,甚至千禧年后的前幾年,內(nèi)地娛樂市場還沒起來之前,在香港到內(nèi)地取景或者合作拍攝的劇組都是一直存著不公平待遇的.
當(dāng)然這也要看是從什么角度看的.
對于香港劇組來說,他們給來自香港的人員待遇是沒法低的,因為在香港就是那樣,到了內(nèi)地只是換個拍攝地而已該什么待遇還的什么待遇,甚至跑的太遠,相應(yīng)還的提高一些.
對內(nèi)地來說,為了節(jié)省開支,他們自然是會按照內(nèi)地的生活水平來對待的,作為商人來說正常.
就比如說劉曉琴,她在拍攝垂簾聽政,火燒圓明園的時候是賺的死工資,因為她是北影的人,只是派到劇組拍戲的,是任務(wù),一個月就五十塊錢工資,多一分都沒有.
那香港劇組的人就連演死尸的一天都能有五十塊的,頂她一個月的工資了,而人家是龍?zhí)祝齽郧僭趪鴥?nèi)都是明星了.
她的工資就五十,是北影出的,那劇組就不可能給另外的錢,同樣也是一毛都別想多.
同樣的事情李聯(lián)杰也遇到過,李聯(lián)杰成了大明星后作過一個訪談節(jié)目,他就說了他演了少林寺,少林小子后,已經(jīng)是家喻戶曉的大明星,不光是國內(nèi),在港臺東南亞都很有名氣了,可在拍攝第三部電影南北少林的時候依然是一天三塊的工資,而且是和劇組的工作人員一樣的價格.
而一天三塊的工資,只比他拍少林寺的一天一塊多了兩塊,比拍攝少林小子的一天兩塊,多了一塊.
成了大明星也就是多一塊,兩塊錢的待遇,而香港演死尸的龍?zhí)拙秃蛣郧儆龅降囊粯邮且惶煳迨畨K錢的.
不過李聯(lián)杰自己也說了,南北少林和少林寺以及少林小子不同,南北少林是香港占主導(dǎo),內(nèi)地制片廠請的是香港大導(dǎo)演劉家莨,還有很多香港的工作人員,而少林寺和南北少林拍攝的時候卻只是請了一個香港導(dǎo)演,而基本沒有香港的工作人員.
這下就看出差別來了.
對于內(nèi)地的演職人員來說,還是那句話,不患寡而患不均.
可對于香港的人員來說,這是因為行情不一樣的.
香港那邊可能一個新人拍電影都能有幾百上千的,上萬的片酬,就像林清霞七二年首次拍電影,拍攝窗外是女主角,她的片酬就是一萬臺幣,相當(dāng)于一千五百港幣.
這都比內(nèi)地多不知道多少了.
再看鐘楚虹,八零年首次拍電影,碧水寒山奪命金,她是女主角片酬一萬港幣.
也是比內(nèi)地多的多.
但這就是行情,在林清霞那時候人均工資幾百臺幣,第一次演電影演女主角就該給那么多錢,而且并不多.
鐘楚虹也一樣,在香港基本工資一千多的年月里一萬港幣請個主演差不多就那個價,別說還得過港姐第四的.
那在內(nèi)地工資幾十塊錢就相當(dāng)多的年月里,按照行情給一天三塊錢工資,香港這邊覺得合情合理,沒問題的.
李聯(lián)杰說:“在我們?nèi)w都獲得一樣報酬的情況下,假如主要演員和臨時演員們都是一天一元,那我們也沒有什么好說的,因為我們都在某個體系下工作。但假如你帶了一群來自不同體系的人,你們香港那邊的劇組人員他們一個月賺得15萬元,連在片場扮演死尸甚至沒有一絲鏡頭的群眾演員都是50元一天!卻只給你一天3元的待遇,而事實上,他們又沒做什么事的時候,你就開始發(fā)現(xiàn)這不平等待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