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7月8日】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作者:何方神圣_炎
首先得說說‘斗將’。
其實斗將在軍陣中比較盛行的是春秋時期,那時候的中國古代爭斗,多數(shù)并未是為了徹底的消滅對方的有生力量,更多的是征服對方。
而征只是手段,讓對方臣服自己,取得經濟或民生利益才是最終目的。所以,那時候的戰(zhàn)爭因周禮影響,多數(shù)是比較客氣的,也是頗有‘君子風度’的‘斗將’,甚至一次斗將可以結束一場戰(zhàn)爭。
到后來,社會發(fā)展進步,科技和生產技術不斷增強,致使武器裝備豐富而更具實用性和殺傷力。相應的,利用不斷進步的武器裝備和戰(zhàn)爭資源,戰(zhàn)爭的形式也發(fā)生著悄然的變化。由最初的對陣改變?yōu)槎鄻有缘慕圃p廝殺,甚至是以當時來說不循常規(guī)的立體穿插作戰(zhàn)。
而隨著戰(zhàn)爭資源的開發(fā),和軍事裝備的進步,國與國之間的矛盾也越來越大,到后來就是不死不休的局面了。
這個時候,傳統(tǒng)的斗將之風就越來越少了,隨著戰(zhàn)爭手段的殘酷和政治目的的不可調和,以及政治家的野心。傳統(tǒng)的斗將幾乎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我們電視或者演義小說里看到的以打擊對方士氣、消滅對方熊猛之士為目的廝殺。
當然了,其實這時候斗將幾乎已經很少了,更多的是戰(zhàn)陣沖殺中,有意或無意的類似與現(xiàn)代斬首戰(zhàn)術的斗將。
其實,看史料的斗將記載,你不難看出與電視劇的不同,電視劇或小說里是用春秋時期的斗將形式來演繹所描寫的故事內容。
真實的斗將,如果是有意的話,是為了消滅對方指揮中樞,繼而利用本陣的沖殺能力強的部隊由‘武藝’高的將官帶領,混于戰(zhàn)陣中,伺機沖擊對方指揮本陣,消滅指揮機關,從而使敵軍陷入混亂,從而取勝。
比如我們說的三國中關于斬顏良。
如果是無意的話,那一般情況是己方存活能力強或比較機動的作戰(zhàn)隊
在混戰(zhàn)時偶遇對方存活能力強或比較機動的部隊,相互絞殺的結果。
其實,大家看一些史料中的斗將記載,多都是這些中的情況。當然了,也有極少的是雙方部隊誰都無法確定取得戰(zhàn)爭主動權,繼而以這種打擊對方士氣的方式來爭取主動權。
而,這種情況下,1v1的情況也極少發(fā)生,因為雙方斗將,決定勝負的因素太多了,并未是誰勇武誰就一定能獲勝。
斗將是相當殘酷的,往往就是瞬間或者1.2個照面就能解決問題,而并非打來打去從白天打到晚上,那純屬扯淡。所以,一方的一念遲疑或者一個微小的石頭,一個馬蹄下的小坑都有可能影響結果。
而無法掌握戰(zhàn)斗主動權的統(tǒng)帥們是不可能冒這個風險的。
回到主題,說話,今天的章節(jié),給我感觸最深的就是阿福最后的嘆息,繼而讓我想到了這個主題——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阿福穿越了,因為他是曹營的人,就必須為曹營考慮,消滅劉備在萌芽中,是他必須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