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晚飯,天已經全黑了。陳秋揣著仨雞蛋往外走,瞧瞧四下沒人,敲了敲鄰居劉大娘家的門。
開門的正是劉大娘。
“劉大娘,今天我奶給了我點兒雞蛋,我跟小勇吃過了,給你們送個嘗嘗”,陳秋笑著說。雖然知道劉大娘一家都是好人,但她也不敢貿然告訴劉大娘,這關系到他們姐弟倆的肚子,是大事,說她奶給的,名正言順,沒人會說什么。
“不用,你們自己吃,你們倆好不容易有點好東西”,劉大娘嘴上不肯要,眼睛卻一直盯著雞蛋,這個年代誰不想吃個雞蛋?!
“劉大娘,你就別跟我客氣了,你不是還幫我嘛,我要是日后生活好了,肯定給你更好的!标惽镎媸沁@么想的,滴水之恩,涌泉相報。
劉大娘沒有再推辭,接過雞蛋,又看了陳秋一眼,轉身回屋拎出一個小編織袋遞給陳秋!澳弥,苞米面子,可比你這雞蛋差遠了!
“行,那我就拿回去了!标惽镆矝]推辭,拿著回家了,畢竟她也是真的需要。
晚上躺在炕上,炕因為燒了火熱乎乎的,小勇吃飽了睡得也格外香。
陳秋枕著胳膊,睡不著。
別看這炕現(xiàn)在是熱的,但是窗戶透風,一到下半夜還是要被凍醒起來。
這房子得修繕了。需要錢!當務之急一定得賺錢。
陳秋伸手摸了摸奶奶給的那個小手絹,里面的錢遠遠不夠,再說那也是奶奶在大娘的眼皮子底下好不容易攢出來的,她能不用就不用。
還是得想別的法子啊!陳秋長長地嘆了一口氣。
她想起了今天的雞蛋,劉大娘,苞米面子,眼前一亮,有了!可以去賣雞蛋啊。
想到這里,陳秋興奮地半宿沒睡著。
必須得睡覺了,不然下半夜更睡不著了。
第二天天剛亮,小勇還沒醒,陳秋就起床上了山,她昨天下山時在雞窩邊上偷偷做了標記,今天來很快就找到了。然而結果卻讓她失望,沒有雞蛋。
她只撿了些草,挖了點菜就回家了。
這些天格外冷,陳秋便與小勇躲在家里。小勇閑來無事在家撕著以前的舊日歷折紙玩。陳秋看著日歷,似乎想起了什么。
1978年末,十一屆三中全會要開了,馬上就要改革開放了,農村大生產就要被廢除了,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即將普及,企業(yè)也將自負盈虧。這意味著她可以做買賣了!
陳秋越想覺得越有奔頭,她一定要趕緊積累點財富,到時趁著改革開放的大浪潮,大干上一場。
可是原始財富如何積累呢?在這一窮二白的家里,在這四下漏風的房子里。唯一算的上是財富的,也就是那幾個雞蛋了,可是雞不常下呀。
除了雞蛋就是那些蒲公英了。對了,陳秋忽然眼前一亮,蒲公英也可以賣,這是藥材啊!這個年代大家吃精細糧少,粗糧多,大多人都胃不好,蒲公英曬干了泡水正好治胃病。
真是天無絕人之路!想到這里,陳秋在家里待不住了,吩咐小勇將蒲公英攤開曬太陽,自己拿著籃子上山了。
挖了一大半蒲公英,陳秋沒忍住又去雞窩那里瞅了瞅,好幾天沒來了,沒準又有雞蛋了呢。
“哈哈哈哈”陳秋沒忍住笑出了聲,三個雞蛋!
她趕緊撿起來親了好幾口,親完又藏在了野菜里面。
這下可以出去賣賣了。
大槐樹村離城里并不遠,步行就能進城,屬于城郊。
那時還是人民公社大生產,城里人要買東西只能拿糧票布票去供銷社。陳秋的這些東西不敢明目張膽賣,只能偷偷拿去黑市賣給有門路、又不怕惹事的二道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