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器時代的戰(zhàn)爭,就是這樣瞬息萬變。
前一天或許占盡優(yōu)勢,但后一天可能輸?shù)氖裁炊紱]有。
倭軍便是如此。
前一天,還能與涼州軍打的你來我往。
但后一天,隨著萊東城被李承乾攻破,主將中村繡樹等人乘坐船只逃至海中,萊西城也就徹底成了一個孤立無援之所。
如此一來,戰(zhàn)爭就變得更加簡單了。
李承乾直接讓大軍壓上,將全軍上下五百門火炮一起調(diào)集出來,對著萊西就是一頓狂轟亂炸。
待到打的城內(nèi)沒有聲響了之后,三千乾字營,五千火槍隊便一起發(fā)動沖鋒。
然后萊東的一幕就又在萊西上演……
而李承乾這邊連戰(zhàn)連捷的同時。
另一邊也沒閑著。
李恪在海岸線上構(gòu)筑了不少的防御工事,準備應對接下來倭軍隨時有可能的登陸戰(zhàn)。
當然了,除此之外大唐也不是沒有別的準備。
大唐的水師也在李孝恭與李崇義這父子二人的集結(jié)之下從黃河渡口直接開進了海中。
早前李崇義與李孝恭就跟倭國在海上打過一仗。
當下更是沒有半點遲疑,雙方見面那也是老仇人見面。
沒有什么打招呼,更沒有什么交流,直接就是一頓炮火伺候。
若說比火銃一類的,大唐確實是落后了不少。
但如果比起這水戰(zhàn),大唐的水師還真就不差什么,尤其在火炮方面,先進程度遠不是倭國能比得上的。
也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雙方第一日第一次交戰(zhàn)的結(jié)果就已經(jīng)注定了。
往往都是倭軍方面的火炮還來不及裝載炮彈開火,大唐的炮彈就已經(jīng)打過來了。
而火銃這東西就算是再先進,那也得等到了近前再說。
可是李孝恭這等人物,怎會給對方到近前的機會?
當下在看見倭軍已經(jīng)拉開陣勢準備沖鋒的時候,他便直接喝令全軍將船只全部橫過來,將密壓壓黑漆漆的炮口對準對方。
要知道,大唐水師在李承乾的改革推動之下。
早已從原來的木舟,晉升到了當下的鐵皮包裹外圍的船只。
這樣的船只速度雖然慢了不少,但卻更加巨大。
而更加巨大也就意味著,能裝載的火炮變得更多。
僅船只一個側(cè)面的炮口就足有二十五門之多,而且這樣的船大唐足足有二十艘。
二十艘大船,裝載五百門火炮,五百門火炮又在一齊開動,那又是怎樣的一種場面呢?
僅僅是兩輪攻勢下來,倭軍都快被李孝恭給打傻了。
一些士卒看了看手中的火銃,在看看對方的火炮,都有些傻眼了。
這特娘是打仗呢?
簡直就是送死啊。
只在頃刻之間,倭軍一方被擊沉的船只就有十數(shù)艘之多。
而大唐的水軍呢?
對方根本沒有觸碰到他們,他們能有什么損失?
不過當下,倭軍也是要拼命了,不顧一切的往前沖。
可是在絕對的科技碾壓之下,這些倭軍的行為幾乎與送死無疑。
就見大唐的火炮不斷地噴射出奪命的火蛇。
就見那些剛剛還在前沖的倭軍戰(zhàn)船,下一刻便沉入大海。
而當倭軍反應過來,己方不是這支水師的對手時,他們就連逃跑的機會都沒有了。
因為這時候李崇義已經(jīng)率領數(shù)十艘快船追擊上來了。
這些船只固然沒有李孝恭所率領的那支水師的炮火攻勢那么夸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