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曲演奏到盛唐之時,文化昌盛,李白、杜甫等詩人逸興遄飛,創(chuàng)作了一首又一首不朽名篇;政治開明,狄仁杰、上官婉兒等才華橫溢之人均被重用;盛唐用它開放、包容、尊重的處世態(tài)度贏得了全天下的傾慕,盛唐風光,舉世無雙!
為了表現(xiàn)出盛唐的恢弘,此段指法也最為復雜,技巧繁復多變,右手要抹、挑、勾、剔,左手應吟、揉、綽、注,在不同的瞬間完成進復、退復、爪起、索鈴、全扶等指法的變換,而且不但要手速快,還要零誤差,因為力度稍有偏差琴音音調(diào)就會有微妙的不同,整首曲子營造的意境也會有變化。
失之毫厘,謬以千里;也許高手之間的差別,就在這毫厘之間。
花謠如同最精準的滴漏、三日后的辰時一刻將破繭的蝶,每一個音符都勾抹得精準無誤,她的指法快得不可思議,甚至讓人懷疑不是人類,而是精靈在彈奏。她靈氣四溢,最難的部分她彈來卻是輕描淡寫,像是在彈她平日所彈的再普通不過的一首曲子。那邊烏相思就沒這么好過了。她凝聚了十二萬分的心力、顧不得手指酸痛到極點、咬牙維持著這超高強度、超高速度的彈奏,勉力才能跟上花謠的琴音;彈至高潮之時,花謠手指靈活如初,和剛剛開始彈奏的狀態(tài)一樣,烏相思手指酸痛不已,只覺手腕沉重,幾乎抬不起來,已經(jīng)無法再維持這樣高強度和高密度的輸出,她漸漸后繼乏力,琴音越來越低,花謠琴音卻如行云流水,響徹云霄!
眼看相思的琴音被花謠死死壓制,幾不可聞,作為一名樂師,接觸琴譜之后產(chǎn)生什么樣的感知固然重要,但如果這雙手沒有能力將感知傳遞出去,那也算不上是一名合格的樂師!
這場比試,看來是花謠贏了!
正當眾人心中都這么想的時候,曲調(diào)再次變了:盛唐之歌結束,這指法最繁、技法最難、令人眼花繚亂的部分終于告一段落,曲調(diào)也從磅礴華麗轉(zhuǎn)為沉郁凝重,曲調(diào)之中似乎包含了后來人對朝政深切的反思、對盛唐深情的懷念。
琴音變緩,如流水淙淙,在向人們低聲念誦一首曲折而動人的史詩,花謠不動聲色地切換了演奏模式,手指不緊不慢地在琴弦上輕撥,心中卻不由暗呼三聲:可惜!可惜!可惜!如果這緊張絢爛的部分再延續(xù)一瞬,烏相思敗象已露,她的體力已經(jīng)到達極限,眼看她的琴音就要出現(xiàn)斷層、錯拍,那二人就立時分出勝負了!
花謠不愧為一代宗師,自有宗師的氣派,她心中雖然可惜,面上卻是不露出分毫,仍是分毫不錯地彈奏著琴譜,此刻已演奏到盛唐的衰落,琴聲激越悲壯,花謠如最公平的御史,最準確的儀器,完美地再現(xiàn)了唐明皇舍棄長安、倉皇而逃的流離之路,間或有一二聲凄厲之音,那是被唐玄宗舍棄在長安、被安祿山屠戮的無辜嬪妃、百姓的哀音!這些嬪妃最是可憐,她們生前不受皇帝寵愛,住得荒蕪偏遠,危難來時她們被舍棄在王都,但當安祿山要為他的兒子報仇時,所有最深的苦痛與罪孽卻要她們替皇帝背負,蒼天何曾公平過!
花謠的琴音,聲聲都是在控訴帝王家的冷酷無情!曲調(diào)雖略為緩和,那也只是意味著彈奏的強度、速度可以稍放緩一些,但《霓裳羽衣曲》畢竟是天下第一流的曲譜,難度再低也是相對它自身而言,它最簡單的部分可能都比其他曲譜最難的部分要難,就如從鳳凰身上挑出一根最黯淡的羽毛,也比烏鴉身上最齊整的那根要好看;烏相思額上已是冷汗涔涔,一張巴掌大的小臉雪也似的蒼白,唯有嘴角一顆紅痣妖嬈盛開,在濃烈的玫瑰香氣中繚繞不去,化為眾人記憶中最綺麗的畫面:烏相思強撐心力,琴聲如行云流水傾瀉而出,她的手指如活著的藝術品,在表演一場最后的盛宴,鈍鈍的痛不住從指尖傳來,烏相思面上卻沒露出一絲痛楚之色,有誰知道,面前“落指如決決”的少女早已到了體力的極限,如果現(xiàn)在將她的琴撤下,她會立刻癱倒在地,連動一根手指的力氣都無?
就如受了重傷的老兵,看起來連活下去都很困難,但你若給他一柄長槍,他就會眼睛里生生發(fā)出光芒,這份光芒指引著他違背醫(yī)學常識,哪怕他的內(nèi)里是一具即將腐朽的身體,他也能煥發(fā)精神,敢同最兇殘的敵人拼命!
烏相思琴音流轉(zhuǎn),纏住在場每一個人的心魂:她的琴音大氣沉穩(wěn),卻不如花謠那樣不偏不倚,她的琴音綿延,情思致遠,明明在偏袒著誰,想要替誰訴說著什么?!琴聲如流水般迢迢不斷,將眾人隱約的思考也打斷在河中飄搖而去,轉(zhuǎn)眼間琴聲已演奏到了又一高潮,就是唐玄宗被將士逼迫殺死楊貴妃之時!是選擇自身的性命和大好河山,還是保全自己的心愛之人?在這生死抉擇的緊迫關頭,琴譜卻戛然而止,未完待續(xù),象征著唐玄宗選擇的答案,最終并未給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