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皇的荒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54章富國策
54富國策
不多時,李經(jīng)方估計福伯已經(jīng)把席面準備停當,于是建議去吃飯,三人移步去了客棧大堂。
入夜無人,客棧已經(jīng)打烊。
客棧大堂是個簡單的木板敞間,大約有兩個教室這樣大,得益于中式建筑的斜坡屋頂,層高很好不氣悶。這年頭沒有吊燈,客棧老板按照李家的要求,點了八根兒臂粗細的蠟燭,蠟燭顏色泛黃,像是放了很久。由于地板和四壁的毛糙,泛光不是很好,所以大堂里還是顯得有點暗。
李經(jīng)方笑道“姚兄莫要嫌此地簡陋,等到了濟南府,我定要尋個那里最大的館子,好好地補請姚兄一頓?!?br/>
姚梵看了一眼席面,笑道“這不是很好嘛金碧輝煌的地方,味道未必就好。這桌上又有扒雞,又有酥肉,居然還整了四個炒,嗯,冬瓜蝦皮湯也綠的可人勁,哎呀,我口水都要下來了?!?br/>
李經(jīng)方笑道“讓姚兄見笑了?!?br/>
姚梵見李經(jīng)璹也裝模作樣的頂著瓜皮帽來吃飯了,于是四人拱手,謙讓著落座,照例先共飲一杯。
李經(jīng)方放下杯子就對姚梵道“姚兄,你送我們的書,我們看了一下午,著實是大開了眼界原來那洋人的印書技術(shù)已經(jīng)這樣高妙,居然能把彩畫兒活生生的縮到紙上你姚家請的畫匠也是大能,那顏色逼真,宛若真物一般活靈活現(xiàn),人物仿佛是能從圖里面走下來。”
李經(jīng)述在一旁嚷著道“紙張也好,滑爽喜人,光可鑒物,一點不毛糙,那紙張我從來未見過,姚兄,這種紙怕是價錢貴的驚人吧”
姚梵笑著胡吹道“那叫銅版紙,是專門給銅版印刷用的,那種圖書,單單一用的銅版紙,便值40多英鎊,大約二百兩銀子。
至于印刷,我大清用的是木版印刷和活字印刷兩種手段,印出來自然不如這銅版。那種圖書一的印刷費,便要20英鎊,大約一百兩銀子?!?br/>
姚梵這番夸大其辭的言論頓時讓三人瞠目,一時間不知該怎么謝。
李經(jīng)方驚道“這樣來,一套書三,豈不是要一千兩姚兄送了我們五套書,可是價值5000兩啊”
姚梵捋起袖子,左手按住桌上盤子里扒雞屁股,使勁拽下一條腿來,面不改色的道“反正是家里印的,又不是我出錢。我那老子最喜歡寫書編書,費多少錢都舍得。印費算什么這些書,每套所費的心血和人力物力,可要比區(qū)區(qū)幾千兩多出百倍千倍?!?br/>
姚梵想,清朝這種上下尊卑、貴賤等級及其嚴苛的社會,自己若想要那些第54章富國策
達官貴人看得上眼,必須要給自己妝扮上光環(huán)。既然沒條件拉出某個清朝的大官顯貴當虎皮,那目前只能用吹噓家族財富和文化的方式來糊弄了。
李經(jīng)述心,原來他是拿家里的東西送人不心疼啊。
李家三兄弟吃飯比姚梵講究的多,低杯慢盞,箸少夾,三人看姚梵吃的兇猛,心里不約而同的想,這姚兄家里的廚子手藝恐怕極差。
姚梵是真餓了,騎行一路上雖然吃得飽,但每天粗茶大餅,偶爾在鎮(zhèn)上買些湯水,都是沒什么油水的,今天可謂是不吃白不吃,他可不矯情,畢竟肚子是自己的。
等姚梵吃的差不多,節(jié)奏放緩后,李家三人便著意的與他聊起時局來。
“姚兄,你是久在外面跑的,見多識廣。
如今大清已經(jīng)開國,與西洋四海諸國也溝通貿(mào)易了不少時日,也官辦了西洋式的工廠,依你看來,大清國何時能夠勝過洋人”李經(jīng)方淡淡地問道。
姚梵皺眉“你這個問題很怪,我沒法回答。”
“如何怪異了”
“貿(mào)易能掙錢,可我沒聽僅僅因為開國貿(mào)易,就能強國的。天下各個殖民地,都是被洋槍炮艦把門拱開的,也沒見哪個因為貿(mào)易而強國了。
至于工廠,我下午時已經(jīng)了,洋人的工廠已經(jīng)是遍地開花,而大清國呢屈指可數(shù)
1861年曾文正建了大清第一家現(xiàn)代工廠,所謂安慶內(nèi)軍械所。1865年李中堂買下上海的旗昌鐵廠,設立了江南制造總局,來造大炮。186年該局又設立機器廠和鍋爐廠,開始生產(chǎn)兵輪。接著金陵機器局,天津機器局,福州船政局也都先后設立。
可是這些都是被長毛逼得無奈才搞出來的,并不是滿朝文武自覺的行為。這少得可憐的幾個廠是用來造槍炮彈藥的,白了全都是燒錢的,一個都不能掙錢。
我聽李中堂也被這樣的燒錢法搞的焦頭爛額,已經(jīng)開始求富。這不,搞了個輪船招商局,指望著從海運上賺錢。
只是,僅僅這樣修修補補,零敲碎打的弄,我看不出哪里有強國的雄心在?!?br/>
李經(jīng)方聽姚梵議論他老子,但語氣很平和,不偏不倚,并沒有偏激之語,心里之前一點擔心也放了下來,誠摯問道“那姚兄以為,如何能強國”
姚梵當然知道清朝病入膏肓無藥可救,可他放下筷子,瞇縫著眼打量了一下李經(jīng)方,見他表情很認真,心“我要是給這子下點藥,他能不能順帶著把他老子給一并傳染了呢對我目前的造反計劃能不能有好處呢第54章富國策
”
姚梵又掃視了李家另外兩個子,見他們家教很好,并不話,正在等著聽姚梵打算如何。
姚梵露出人畜無害的笑容道“要強國,無他,多賺錢耳?!?br/>
李家三人聽姚梵憋了半天只沒頭沒腦了這么一句,頓時有些泄氣。
李經(jīng)方聽出姚梵話沒盡,追問道“姚兄為何如此”
姚梵道“如今這么區(qū)區(qū)幾個工廠抵甚么事強國之間比的是實力,大清國要想趕上,自然要多多的修造工廠,可是錢從哪里來難道就靠個輪船招商局賺錢么”
李經(jīng)方心想“這姚梵在商言商,雖然脫不開商人言利的性,可倒也是的實話。”
于是追問道“那依著姚兄的見解,怎么才能多賺錢天下人哪一個不想賺錢可一旦朝廷要賺錢,勢必加稅,天下又有哪一個不反對呢”
姚梵道“賺錢很簡單,朝廷可以收工業(yè)稅嘛。”
李經(jīng)方道“工業(yè)稅姚兄你也了,大清國只有區(qū)區(qū)幾個工廠,還都是官辦的,難道自己收自己的稅嗎”
姚梵道“大清國之所以工廠少,就是因為工廠都是官辦的,政府不許私人辦廠。李大兄你想,如果政府允許民間辦廠,那工廠必然和西洋一樣的遍地開花,工廠越多,稅收越多,這豈不就有錢了嗎”
李經(jīng)方道“民間設廠如何使得場中諸公都這樣會敗壞民風的眼下允許官督商辦已經(jīng)是朝野議論了,多少大臣都嗷嗷叫著要把官督商辦改成皇家自己的官營呢。
姚兄你想,民間廠子一設,少則百人,多則千人長期聚集于一處,萬一鬧出事情了,當?shù)毓俑膮^(qū)區(qū)十來幾十個人,如何彈壓的住
要是有人別有用心,以設廠為名招攬閑漢,聚眾造反,這可怎么是好
再了,萬一設個廠子,精壯都去廠里干活,那田地豈不是沒人種了嗎農(nóng)為天下之,農(nóng)若不穩(wěn),天下不寧?!?br/>
姚梵一聽,汗都下來了,心“招攬閑漢,聚眾造反你丫是在我么你丫是在我吧你丫一定是在我”
話到這個份上,姚梵必然要試圖扭轉(zhuǎn)這三人的觀念了“西洋各國遍地都是工廠,為何不造反反而大清國一建工廠就要造反難道大清國的國君是昏君大清國的官府如此不堪
三位李兄,你們該對大清國的國民有信心才對有誰愿意做掉腦袋的事情”
少年李經(jīng)述忍不住開口道“滿人不工不商不農(nóng),自然不會造反,可天下總是漢人多,皇第54章富國策
帝卻是滿人,朝廷自然會擔心?!?br/>
李經(jīng)方佯怒的嚇唬他弟弟“這樣話也得的嗎休要胡言?!?br/>
姚梵笑道“咳,其實天下人心里都明白朝廷有這個顧慮,就連外國人也明白,我看英國人馬噶爾尼伯爵在他的回憶錄里寫他去京城覲見皇帝,他你可以和一群漢人官員相談甚歡,但一旦有滿人官員走進房間,整個屋子的氛圍立馬會有變化,現(xiàn)場每個人幾乎都在瞬間變得有點焦慮不安。
你們看,連洋人都看出來了,滿漢之間有堵看不見的墻。試問三位,天下有哪個強國是像這樣的這樣的國家真的能成強國
我勸三位,莫要挖空心思想什么強國了,老老實實賺錢或者讀書,過好自家的日子才是正經(jīng)。天塌下來有高個子頂著呢,咱們瞎操什么心要是朝廷知道你操心朝政,不定還會治你個大罪,到時候哭都沒眼淚?!?br/>
李經(jīng)述聽了姚梵這番話很沮喪,道“馬噶爾尼那人我知道,是英國特使,此人居然背后這樣的話姚兄,你可有憑據(jù)”
姚梵道“信不信由你,這都是他們回國后在報紙上的,白紙黑字,這還有假”
李經(jīng)方不死心,追問道“姚兄,除了讓私人辦工廠收工業(yè)稅,難道就沒有其他辦法嗎”
姚梵心道“戲肉來了?!?br/>
口里趕緊“還有個辦法”
李經(jīng)方眼睛一亮“姚兄請講。”
姚梵道“發(fā)鈔?!钡?5章白馬會
55白馬會
“發(fā)鈔姚兄可是紙鈔”李經(jīng)方問道。
姚梵一正經(jīng)地道“正是發(fā)紙幣朝廷發(fā)行紙幣,把銀子和銅錢收回來,銅和銀子都是金屬,都能賣錢,這么一來,自然就有進項了,大清國發(fā)在外面的銅錢和銀子數(shù)以億記,哪怕一年回籠一千萬兩銀子,那也是相當可觀的了,而且不會影響市場正常貨幣秩序。
然后政府再用換回的銀子找洋人買機器建工廠,造出洋布、鋼鐵、染料、輪船等等商品在國內(nèi)銷售,逐漸把洋貨的市場份額縮?!?br/>
姚梵完全沒把握,自己的這些扯淡會不會被李家三個崽子傳進李鴻章耳朵里,進而影響政策。他唯一有把握的是,如果清朝真的實施這些政策,無形中將動搖它的統(tǒng)治基礎。
姚梵道“一到發(fā)紙幣,就有人反對,拿明朝的寶鈔事,可是明朝發(fā)寶鈔那是因為財政已經(jīng)入不敷出??纱艘粫r彼一時,咱大清國的財政還好好兒的嘛,正是發(fā)鈔的時候,如今西洋諸國全都在發(fā)鈔,大清要不趕上這個潮流,豈不是虧了嗎你想啊,人家拿紙來當錢,大清國卻拿銀子當錢用,誰吃虧”
“此事要想朝庭上的諸公不反對,那也簡單只要辦報紙就行了嘛報紙上只要把朝廷這政策成一朵花,大家也就議論少些。如果有三份報紙一起鼓吹,那眾口鑠金,非議的人就更少了,如果有七八份報紙都好,那還有幾個人會當出頭鳥呢”
李經(jīng)方道“若是報紙也反對呢”
姚梵道“既然我大清的新派洋事都是官督民辦的,那只要管理報紙的官員贊成朝廷的政策就行了,他手里卡一卡,報紙上那些非議自然也就沒了影。”
于是四人又就著發(fā)鈔的問題討論了半天,這才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