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一眼便看中了村北的山腰上那一塊小平地。
村北的山離李云建了大棚的地并不遠,可以說,那片地就在山腳下。
一旦能在那塊石地上建個水塔,然后通過水泵把水引入水塔之中,再利用重力原理,讓水塔中的水通過水管灌輸到地里,那一切便大功告成了。
經過和龍飛的論證之后,兩人便驅車進城,將一應物資都采購了回來。
滿滿一車的水泥,還有大功率的水泵和發(fā)電機。
采購停當之后,李云便請來村里幾個石匠能手,開始在山腰上建水塔。
其實,水塔一事,村里早就想建了,只是礙于經濟方面的原因,至今沒有建成。
這山區(qū)之中,地勢比河道高的田地占了很大的一部分。由于水引不上去,所以這些坡地就只能種些經濟價值比較低的作物,比如玉米,木薯等。
這些作物除了喂豬之外,確實沒有多大的經濟價值。
這次李云敲定建水塔之后,便有意把水塔建好、建大一些,建成之后村里共享。這個消息一傳出,整個村子的人都沸騰了起來。
有水之后,光是把現有的坡地改造成良田,收入就有可能翻一番,所以,哪有不高興的道理?!
看到李云處處為村里著想,村民們沒有不感動的。水塔開工那天,也不用請,也不用叫,村民們都自發(fā)來到工地,主動幫忙。
在水塔開工之日,李云又緊鑼密鼓地開展土壤改造的工程。
這地原本并不是片鹽堿地。
武田村并不是沿海的村莊,所以鹽分絕不是來自于海水。只能說,在早年前,大家在使用這片地時,由于使用不得當,才出現了鹽堿化的現象。
為了分析其中的原因,李云曾把這片地的地形描述給老教授聽過。
根據教授的分析,這塊地屬于低洼的地形,存在著灌溉水只進不出的現象。
如此一來,造成鹽堿化的原因,基本可以確定為當初利用這片土地的時候,沒有做好排水工作,導致土壤里的鹽分越積越多,積少成多之后,便造成了今日鹽堿化的現狀。
聽了老教授的分析之后,李云回家找了幾位老人,問了些問題。
這一問,果然就找出問題的原因了。
首先,這塊地,之前是有過種植歷史的。起初地里的作物長勢還算不錯。但慢慢的,隨著時間的推移,收成越來越不好了,于是便被放荒了。
其次,關于地勢低洼,水排泄不出去的事實也得到了印證。這塊地確實低洼,每逢多雨季節(jié),這里總是積蓄了一大洼的水。其他地方的水都排到河道里了,唯獨這里的水一積就是十天半個月,只能等水自然滲透到地下,要么自然蒸發(fā)。
最后,李云還無意中得到了一個加速這塊地鹽堿化的原因。原來,在******搞得轟轟烈烈地那一會,這塊地還是勉強能種點東西的。為了完成上級交代下來的任務,村里的人便在這塊地上做起文章。可是誰想到,當時不巧趕上大旱,而這里又引不來水,于是村民們便只能打井抽取地下水灌溉了。這一帶的地下水,鹽分含量極高,一喝進嘴里,便能感覺一股甜甜的味道。這地下水灌溉別的地無所謂,留下的鹽分,等一場自然雨下來便全沖走了??蛇@塊地不行,就算下雨也沖不走,久而久之,鹽堿化就更嚴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