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梁先是來到鋼鐵廠,讓工匠按照圖紙,給他制造了一個煤爐和一個蜂窩煤機。
這兩樣東西沒什么技術(shù)含量,花了一個時辰,便做了出來。
一聽秦梁來了工廠,正窩在兵工廠里搞研究的龐小山也好奇的跑了過來。
他和父親龐大山都在兵工廠,不必千里迢迢回山東老家過年。
老秀才郭俞家中尚有一老母,因此他早早便回了家,去侍奉老母,讓老人家在遲暮之年也過過好日子。
“師傅,你這是在干嘛?”
龐小山依舊是一副滿臉鐵屑油污的不修邊幅樣,完美的繼承了他父親的基因。
只見工具人吳老三正賣力的揮舞大鐵錘,砸著地面擺放的大煤塊。
待砸成小碎煤塊,秦梁將其收集起來,堆成一個小山堆,像個小山的形狀。
再在中間挖個大洞,倒上適量的水,然后用鏟子把煤灰蓋上。
這一步需要等待二十分鐘,讓水充分滲透到煤灰里。
趁著這段時間,秦梁杵著鏟鍬木柄,擦了擦汗水,笑著道:
“待會兒你就知道了,我保證會是一樣很實用的發(fā)明!”
他這么一說,龐小山就更來興趣了。
鋼鐵廠里,一些目前手頭沒有事做的工匠,也紛紛好奇圍了過來,圍觀秦梁在鼓搗些什么。
待水滲透完畢,秦梁用鏟子把滲透好水的煤灰拌一下。
伴隨著“啪啪”聲,拌的時候用鏟子把大塊的煤灰拍碎,邊拍打邊調(diào)拌。
接著,他蹲**捧起一捧煤灰,用手攥了攥,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可以成型,滿意的點了點頭。
接著,在眾人的目光下,秦梁拿過蜂窩煤機,沾了點水,把蜂窩煤機按壓在煤灰堆上,壓實后取出。
接著在旁邊一塊墊好的木板上,把壓成型的蜂窩煤按壓出來。
一個圓柱形,中間有很多孔的黑色蜂窩煤球,就成了型。
“公子,這黑不溜秋的玩意兒,不就是便好看的煤炭嗎?”
吳老三扛著大錘子,不解的問。
其余人也投十分同意他的說法,紛紛點頭。
“是煤炭,但可不是簡單的煤炭!”
秦梁不多作解釋,而是讓工匠將這塊蜂窩煤抬到煉鋼爐旁邊,進行高溫烘干。
鋼鐵廠內(nèi)氣溫太高,就這么一會兒,秦梁渾身上下都被汗水浸透了,脫的只剩下一件內(nèi)衫。
一炷香時間后,蜂窩煤就烘干的差不多了。
秦梁沒有立刻進行燃燒,而是問大家一個問題:
“我問你們,尋常的煤炭燃起來,麻不麻煩?”
煤炭可是這些工匠平日里打交道打的最多的東西。
一提到這個,每個人都心中有數(shù),七嘴八舌的回答。
“如果沒有足夠的引燃物,尋常煤炭根本點不著!”
“是啊,曾經(jīng)坊間不還傳出一個笑話么,抱著一堆煤炭凍死…”
“師傅,尋常煤炭若是點燃,需要百余斤的柴火和木炭,但這兩樣東西可比煤炭金貴多了…”
……
眾人議論紛紛。
“下面,便是見證奇跡的時刻!”
秦梁神秘一笑,小麥色的臉龐因為高溫變得紅彤彤的。
他先是取來一堆煤炭,墊在了煤爐下方。
接著用火折子引燃木炭。
待木炭燒的火旺,用鉗子夾起蜂窩煤,放到了木炭上邊。
“師傅,這點木炭怎么能點燃煤炭?”
龐小山斬釘截鐵的搖了搖頭,認為這根本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