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幾日。
在秦梁鋪天蓋地的造勢下,蜂窩煤成了冬季大明星,席卷全京城。
在普通百姓的圈子里,刮起了一股燒蜂窩煤熱。
這種物美價廉的產品,誰不叫好?
京畿地區(qū)的其他府縣,秦梁也沒有放過,都派人去進行了宣傳。
加入保護傘公司的那些代理商賈,也都猶如聞到血腥味的鯊魚,蜂擁而至。
大量訂單如雪花般飛向保護傘基地新成立的蜂窩煤工廠。
不過蜂窩煤和其他產品不一樣。
秦梁規(guī)定,溢價不能超過蜂窩煤和煤爐本身30%。
商賈們很不理解,但為了不得罪秦梁這棵搖錢樹,他們還是照做了。
就這樣,一股來自蜂窩煤的溫暖,從京城輸送到大清各地。
每個煤爐,每枚蜂窩煤上,都印刻著保護傘的標志。
無論南北老幼,都能用上這物美價廉的取暖神器。
保護傘一時間深入人心,飽受贊揚。
隨著蜂窩煤生意越發(fā)紅火,一些有心之人察覺到蜂窩煤極易仿造。
于是大大小小山寨蜂窩煤的作坊如同雨后春筍般冒出頭。
各種劣質、粗糙的蜂窩煤,在市場上睥睨縱橫。
煤礦的身價因此水漲船高。
秦梁并沒有制止這種情況。
于他而言,蜂窩煤生意賺不了多少銀子。
只是想讓挨凍的百姓,能在嚴寒臘月過的溫暖一些罷了。
既然有人幫他送溫暖,何樂而不為呢?
至于那些因為使用劣質煤、沒有普及到相關知識而導致一氧化碳中毒的百姓,秦梁表示愛莫能助。
紫禁城,養(yǎng)心殿。
房間的火爐內正在旺盛燃燒著柴火,火星四冒,燒的“噼里啪啦”。
一進殿,溫暖如春,與殿外的嚴寒形成鮮明對比。
“萬歲爺,您看奴才又給您帶什么好東西來了!”
“進來吧!”
穿著一身紫金繡龍皮裘,正伏在案牘前認真批改奏折的乾隆一聽是李玉的聲音,目不斜視的宣他進來。
殿門被推開,一股冷風颼颼往殿內灌。
李玉進了殿,哆嗦著身子忙關上門,頓時感覺溫暖許多。
他摘掉帽子,撣了撣上面的雪花,獻寶似的給乾隆看自己拿來的東西。
“萬歲爺,這是奴才在奇珍異寶閣買來的新品!”
“這是何物?”
乾隆抬起頭,疑惑的看著李玉手中黑不溜秋的玩意兒。
“回萬歲爺,這叫蜂窩煤?!?br/>
“蜂窩煤?”
“是的,萬歲爺您瞧好——”
李玉說著,走到火爐子旁邊,夾出幾塊燒紅的木炭,塞入煤爐中。
再夾起一枚蜂窩煤,塞入爐內。
“等上一刻鐘即可!”
乾隆點了點頭,也沒了批改奏折的心思,目不轉睛的盯著爐子看。
奇珍異寶每出一次新品,都能給人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也總有些新奇好玩的玩意兒。
一刻鐘過去。
李玉一臉神秘,夾出之前那枚塞入爐內的蜂窩煤。
原本黑不溜秋的蜂窩煤,下面一部分已經紅彤彤燃了起來,散發(fā)著炙熱溫度。
乾隆頓時大失所望:
“這與普通煤炭有和區(qū)別?李玉,如此普通之物,下次就不要拿過來浪費朕的時間了!”
李玉也看到了乾隆臉上的失望之色,頓時著急解釋:
“萬歲爺,您可知這蜂窩煤作價幾何?”
“哦?銀錢幾兩?”
“嗬!瞧萬歲爺說的,哪要幾兩?這個——五文銅板一枚!”
李玉瞪著眼,伸出五根手指頭。
“五文!柴火多少錢一斤?”
“內務府去民間采購,冬天得三百文一斤。”
“嗬!這么貴呢?那這蜂窩煤,能燒上多久?”
“萬歲爺您賞眼,您看這下邊兒這通風口,打開它能燒上半個時辰,這關上它…您猜怎么著?嘿!一整晚都不用添柴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