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文字在線閱讀本站域名www.shumilou.co手機同步閱讀請訪問m.shumilou.co
就在德國人和俄國人在那邊扯皮的時候,奧匈這邊基本已成定局。原本經歷了太多失敗都依然勉力將帝國維系下去的約瑟夫陛下在見到阿爾布雷希特大公和紹帕里·久洛一起出現在美泉宮的那一刻,他知道自己最后的期望落空了。
1892年10月底,在國內的抗議浪潮持續(xù)發(fā)酵了近一個月后,弗朗茨·約瑟夫一世接受了匈牙利人和克羅地亞的獨立請求,之后在退位書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并宣布自己的女兒,德意志帝國皇儲妃瑪麗·瓦萊麗將戴上奧地利的王冠,成為奧地利女王。
不過為了避免未來萊因哈特王子成為德意志帝國皇帝后同時戴上圣斯特凡王冠,匈牙利重新變成和當年奧匈一樣,甚至因為德意志帝國的強勢可能還不如奧匈。匈牙利人要求德意志帝國的皇帝和匈牙利國王不能是同一個人。
對于這一點腓特烈三世答應了,如果約亨和瑪麗將來如果還有男孩,那么這第二個孩子會成為匈牙利國王。如果沒有男孩了,王位則會交給哈布斯堡家族的卡爾·斐迪南大公一支。
現任捷欣公爵弗里德里希大公的長子將會在瑪麗女王的次子誕生前成為匈牙利王位的第一順位繼承人。
弗朗茨·約瑟夫一世的退位和匈牙利的獨立讓整個歐洲一片嘩然,歐洲領土第二,人口第三的奧匈帝國就這么沒了?!開什么玩笑,一個月前還等著看奧匈人打下貝爾格萊德呢!
奧匈解體了,帝國不存在了,得趕快給自己找個靠山的維也納貴族們紛紛向自己的新女王宣誓效忠,隸屬于奧地利的各省紛紛表示愿意接受女王的領導,而一些省份,如波西米亞、蒂羅爾、福拉爾貝格這些德奧邊境省份更是投票宣布自己要加入德意志聯(lián)邦。
看到奧地利貴族這個反應,約亨最后一點擔心也沒了。就算奧地利人日后知道了奧匈解體有德國人在背后做小動作,并入德意志帝國的奧地利人也只能牢牢抱住德意志的大腿了。
其實約亨的擔心是多余的,奧地利王國本來就是德意志聯(lián)邦的一員,當初因為和普魯士爭奪領導權失敗而退出?,F在德意志帝國的強勢無法阻擋,那么奧地利人對重回德意志大家庭毫無抵觸。
而奧地利的貴族們也沒有什么過激反應,換了一個老大而已,而這個老大還夠強勢,那么也沒什么不好接受的。正如久洛所說,在這場陰謀中,唯一受到損失的只有弗朗茨·約瑟夫一世陛下一個人而已。
至于陰謀會不會對德奧關系有影響?當年希特勒要吞并奧地利,奧地利也不一樣高呼著奧地利絕不會放棄獨立,然后歡天喜地的迎接德軍進入。
真要擔心也是約亨擔心自己的老婆會不會和自己鬧矛盾。
匈牙利人這邊和如約宣布,雖然匈牙利獨立了,但是我們依然承認當初和哈布斯堡家族的約定,圣斯特凡王冠依然可以屬于哈布斯堡家族,因此匈牙利議會全票通過有新任奧地利女王來成為新的匈牙利國王。
克羅地亞、伏伊伏丁那、斯洛文尼亞三個區(qū)域聯(lián)合成一個新的國家,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王國,斐迪南成為了這個新王國的第一任國王。
奧匈的劇變讓一些人坐不住了,法國率先向德國發(fā)出警告:無論任何形式試圖合并奧地利的行為都有可能導致整個歐洲的全面戰(zhàn)爭。和亞歷山大三世說話一個調調,沒新意。
那我這邊也沒新意好了,懶得想別的回復了,德國人把在圣彼得堡說的話又給說了一遍。而且和俄國人我們有的談,和法國人可沒什么好商量的。就你國內這幅德行還想管閑事?撒泡尿照照自己。
因為和俄國人這邊達成了默契,腓特烈三世毫無心理負擔,直接下令部隊向德法邊境集結。而總參謀部早就想再揍一次法國人了,施利芬可不是把這次行動當成軍事威懾,而是完全按照真的開打的標準進行準備。
德國人的鐵路網絡和運力調度比可憐的奧匈人不知道好n倍,短短6天,德法邊境30萬德軍全部就位。真心想開戰(zhàn)的施利芬甚至向腓特烈三世建議,我們干脆全國動員吧,我保證半個月后德法邊境可以有100萬陸軍整裝待發(fā),我們可以一路打進去,陛下您可以在凡爾賽宮的鏡廳再次重溫威廉大帝當初在那里加冕的盛況。
由于此時法俄同盟并未確立,加上俄國人和德國人私底下分了贓,雙方關系正好著呢,所以德國人進行動員也不會引發(fā)連鎖反應。不過這個建議被卡普里維堅決反對,腓特烈三世也覺得飯要一口一口吃,我們現在的優(yōu)先任務是順利消化奧地利。所以施利芬的計劃最終被否決了。
不過就算如此也把法國人嚇得半死,奧匈因為軍事失敗和經濟崩潰的慘劇可就在眼前,自家事自己知,法國既沒有做好軍事準備也沒有做好經濟準備,真要是開戰(zhàn),絕對是被德國人長驅直入的份,那么自己的經濟又能撐多久?
法國這邊可是欲哭無淚,我真的只是想表示一下態(tài)度,看看能不能撈點好處,你德國人反應怎么這么大???大家外交上打打嘴炮好了,你不要真的舞刀弄槍啊,現在我怎么辦?要是強硬的話德國人搞不好就打過來了,要是服軟,這臉往哪擱?。?br/> 就在法國人騎虎難下正為難的時候,英國人這邊發(fā)話了,一副和事佬的嘴臉:大家都消消氣,有什么事可以坐下來好好談嘛,別這樣,多傷和氣。英國人的出現給了法國人一個臺階下,法國人立即表示:不好意思,之前態(tài)度有點激動,別這樣,有事好好說。
別以為英國人是好心,英國人巴不得看到法國人吃癟。英國人在達荷美和象牙海岸和法國人的矛盾日益加深,2c非洲和2s非洲兩個殖民計劃之間的沖突也在日益顯現,法國海軍新學派的矛頭更是直指英國,法國人才是英國現在的首要敵人。
此時英德之間正處在蜜月期,為了法國和德國翻臉?甚至和法國人聯(lián)手去攻擊德國?喜歡抽身事外玩光榮孤立的英國外交官還沒蠢到自己親自下場去和仇敵聯(lián)手打潛在盟友的地步。
現在是1892年,可不是1901年后英德關系惡化,1903年愛德華七世訪問法國,英法達成諒解時的情況,差了10年國際形勢可是差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