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內(nèi),秦游望著自己昨夜寫的內(nèi)容,半猜半蒙,好歹是吭哧癟肚的念了一遍。
廖文之筆走龍蛇,整個人都完全沉浸其中。
一個人念,一個人寫,洋洋灑灑一千三百余字,終于落在了桑皮紙上。
寫完后,廖文之小心翼翼的將墨跡吹干,隨即旁若無人的讀了起來,一遍又一遍,可謂是卷不釋手。
秦游望著如獲至寶一般的廖文之,突然覺得這老頭挺可愛的。
剛剛來國子監(jiān)的路上,秦游又多詢問了一些關于廖文之的事情。
鳳七雖然沒接觸過廖文之,可聽過的傳聞卻是不少,尤其是這享福的日子不過卻非要外出講學一事,即便連鳳七都敬佩不已。
廖文之并不是出身于世家豪門,不過是個頗有才名的書生罷了,秦家當年是都護大將軍府,地位顯赫,光是教授秦家三兄弟課業(yè)的先生就有十數(shù)人,不過能夠堅持下來的只有寥寥二三人,廖文之便是其中之一。
之后廖文之就一直留在秦府了,直到后來秦家三兄弟舉旗自立到秦老大奪得大位,廖文之一直伴隨左右,在從龍之臣中算是功勞頗大的幾人之一。
這也是秦游想不通的地方,跟著秦家折騰大半輩子,眼瞅著應該享福了,六部尚書的位置也可以隨便挑,結果非當個國子監(jiān)祭酒,當祭酒也就算了,還不在京中,天天跑出去講學,這不是和自己過不去嗎。
雖然秦游不理解,可是這并不耽誤他心生敬佩之情。
對面的廖文之一連將《三字經(jīng)》和《弟子規(guī)》讀了幾遍,這才深吸了口氣微微闔目,慢慢平復著激動的心情。
秦游給廖文之的茶杯了添了些新茶,嬉皮笑臉的說道:“廖大人,學生該做的事情已經(jīng)做了,至于這內(nèi)容如何編撰修改,您自己看著辦就行了,就不需要我繼續(xù)參與了吧?!?br/> “編撰修改?”廖文之睜開了眼睛,無比認真的搖了搖頭:“為何要修改,莫說修改,便是連釋義都不需要去注明?!?br/> 說完后,廖文之起身,沖著秦游微微一拜,感慨道:“老夫本以為這修撰蒙學之書一事少不得要耗費個三年五載,想不到區(qū)區(qū)半日便可大功告成,老夫這便命人將這二本蒙學之書抄錄成籍,此乃國子監(jiān)之幸,學子之幸,天下讀書人之幸,皆是托了殿下之福,請殿下受老夫一拜?!?br/> 秦游趕緊側身躲過:“您甭客氣,這都是學生應該做的?!?br/> 也不怪廖文之如此高興,《三字經(jīng)》和《弟子規(guī)》通俗易懂便于啟蒙是一回事,主要還是言簡意賅鞭辟入里。
古時候的書籍不是寫出來就可以傳閱天下了,在沒有印刷術的前提下只能靠人工抄錄,好多書籍動不動就是幾萬字幾十萬字,作書的人引經(jīng)據(jù)典辭藻極盡華美不說,就深怕別人能看明白似的,怎么隱晦怎么寫,明明三兩句就能說完的事,水文能水出好幾千字,這也就造成了抄錄需要動用大量的人工,成書之后的價格也就可想而知了。
再看《三字經(jīng)》和《弟子規(guī)》,字數(shù)雖然不多,但是內(nèi)容極為豐富,抄錄也方便,加起來不到兩千字,成本低,成書后傳閱量自然也就增加數(shù)倍。
秦游沒有考慮過這些事情,只是想盡早交了差繼續(xù)當個逍遙世子,拱了拱手,再次重申道:“接下來的事情就麻煩廖大人了,學生家中還有俗事纏身,就不打擾了?!?br/> “好說,好說,下午老臣就會入宮奏明圣上為殿下請功?!?br/> 秦游也不指望秦老大能獎賞點自己什么了,只要以后一視同仁不可著自家人禍害就行。
虛情假意說了幾聲注意身體,秦游收拾收拾東西就出了屋子。
廖文之目送秦游離開后,再次沉浸在了這蒙學二書的文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