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坐在清涼殿中,他的心情十分復雜。
在明堂宮舉行的元服典禮已經(jīng)匆忙結束,典禮由韓崗親自主持,當他將冠冕為皇帝帶好之后,白玉京中幾乎所有的官員都跪倒在皇帝之前。
從那一刻起,所有人心中都十分清楚,屬于文太后的時代的過去了,屬于皇帝的時代剛剛開始。
這一切來得如此突然,李旭卻深知這其中最深層次的因由。
文太后并不清楚,與李旭相比,她只不過是一個自由度更高的傀儡。
朝廷的權威來自于三個方面,一是絕對的軍事權力,暨是否對朝廷所擁有的軍事力量擁有絕對的指揮權?,F(xiàn)在朝廷的軍事力量完全寄托在神策軍與天威軍上,而神策軍和天威軍被太監(jiān)們通過樞密院牢牢掌控,太后并沒有軍事上的絕對權威。
二是人事的任免權,朝廷選用的官員,調動,貶斥,都通過吏部和中書門下,即使太后想任用文敏行為侍中,也被韓崗、陸贄等人掣肘,并不能成行。很多要害位置的人事,太后并沒有專斷的權力,即使是李從賢出任浙西都兵馬使以后,他空下來的右金吾大將軍的位置,太后也沒有辦法補上。
三是對財富的控制權,朝廷的府庫,宮中的內庫,太后都插不了手。無論是屬于戶部管理的財富物資還是宮中的財富物資,太后的控制都很弱。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在一些要害的位置上按插上自己人,但是效果并不算太好。
槍桿子,印把子,錢袋子,最重要的三樣東西都不在太后手中,太后又焉能不敗?
而虞朝的政治體制,自秦漢以來至魏晉的發(fā)展,所有制度的核心就是為皇帝一人服務,皇帝在制度上就天然擁有超越一切的權威。
所以李旭很清楚,如果太后沒有派遣刺客干掉自己的勇氣,那么她想廢帝不過是白日做夢。
在結束了太后攝政之后,剛剛元服的皇帝剛剛下達了第一道政令。
減少內宮的人數(shù),大量的宮女被放歸出外,按照過去的慣例,這些被招募進來的可憐女子如果不能得到皇帝的寵幸,要三十歲以后才能離開宮廷自謀生路。
皇帝經(jīng)過慎重考量,除了留下尚功局和其他幾個具備織造功能部門的宮女以外,其他宮女幾乎全部離開了宮廷,皇帝還送了一筆分手費給這些女子。
這筆錢是從內庫里撥出來的,李旭費了很大的力氣才說服程奇力同意這一筆開銷,天威軍中尉認為提前放人已經(jīng)是皇恩浩蕩了,而且就算把這些錢交給這些姑娘,她們也未必能守得住。
但是李旭最后還是說服了程奇力,每位姑娘都獲得了五十貫銅錢,三十匹絹的離職基金,他們未來的夫君未來三年還不必承擔徭役。
當然這個數(shù)字太大,所以程奇力堅決反對,所以李旭改為分為十年發(fā)放,也就是說每年有五貫銅錢和三匹絹的離職費。
經(jīng)過統(tǒng)計,有近六千宮女將會離開宮廷,這個數(shù)字也讓李旭意識到自己的后宮有多么龐大。
之所以讓這些宮女出宮出自兩方面的考量,第一是這些宮女中相當一部分和太后關系密切,是后宮中的不穩(wěn)定因素。另外就是減少宮廷的開銷和樹立皇帝的名聲,這六千多張嘴可是皇帝在養(yǎng)。而放宮女離宮還送一筆錢的行為可以為李旭樹立仁德的好口碑。
作為目前內廷排在第二位的大佬,陳朝恩現(xiàn)在的主要任務就是建立離宮宮女的名冊,并且甄別誰該出宮。清涼殿的事物現(xiàn)在主要該由一個叫黃士良的宦官負責,這位大珰是程奇力的義子,這也算是宦官們的換屆了。
太后現(xiàn)在仍然居住在明堂宮中,李旭既不想住進那座最頂上有巨鳳的宮殿之中,也不愿意將文太后貶入冷宮落人口實。他讓陳朝恩用鐵柵欄把第三層的窗戶從內部封好,又安排了七八個矮壯的宦官盯著太后,防著她自尋短見,太后就是要死,也最好是七八年以后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