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涼殿中,李旭腦子里一團亂麻,剛剛入宮的李德裕、李紳以及元稹哥三個近乎指桑罵槐表示皇帝的行為不僅是對皇帝自己不負責,甚至是對整個帝國以及信任他的臣子們不負責。
對于這些批評,李旭表示的確是自己錯了。
“不過陛下不必憂慮,我們?nèi)雽m之時,見到數(shù)支人馬在城中剿匪,都是兵部從各地調(diào)撥來的外藩精銳,想來是韓相未雨綢繆?!?br/> 李德裕之父李吉甫被韓崗排擠,至今還逡巡在劍南西道節(jié)度使任上,李德裕自然不會給韓崗留什么情面,話里暗地里給韓崗埋了一個釘子。。
“嗯,這件事大家心里清楚就好,韓相這件事上隱隱得罪樞密院那邊,神策軍和天威軍估計也會有不滿,不過我們還是要感念韓相這點未雨綢繆的手段?!?br/> 對于韓崗的這些布置,李旭是欣賞的,巧設手段將外藩兵馬調(diào)入京中,最要命的是將時間卡得這么準,都是韓崗的功勞。不獨李旭和朝廷上下,便是白玉京中的百姓都要感謝韓崗的擔當。
以一人之力,負重前行,改天地,換日月,這是一種擔當。治大國若烹小鮮,小火慢燉,微加調(diào)料,最后達到一樣的目的,這也是擔當。
韓崗不會頂著樞密院將外藩兵馬調(diào)京中,但是他能運用手腕將兵馬調(diào)進來,這便要感激他。
“韓相一道令旨,外藩兵馬便云集京中,陛下,這其中值得思量?!崩罴澙^續(xù)發(fā)難。他曾祖父時就與趙州李氏序過家譜,認了同宗。現(xiàn)在李紳和李德裕自然是背靠背的好兄弟。
李旭聞言不語。
李紳的話既有道理,有沒有道理。李紳巧妙的指出了一個事實,那就是韓崗有能力外調(diào)藩鎮(zhèn)的兵馬入京,某種程度上他對朝廷,對皇帝構成了威脅。
換句話說,韓崗有造反的能力,而且如果他真的這么干的話,很有可能成功。
這里就偽造了一個概念,韓崗有實力造反,無論他是否具備謀反的意圖,都要抓緊時間干掉他。
李旭知道,歷史上很多他的同行都陷入過類似的處境。他們的舉動無非兩種,一種是下辣手干掉,另一種是選擇坐視。
宋太祖、明太祖都面對過這樣的處境。宋太祖當時打算遷都洛陽,被晉王趙匡義為首的勢力阻撓。
面對宋太祖認為汴梁周圍無險可守,北方遼國力量很強,如果繼續(xù)定都開封,必然會造成嚴重的冗兵問題,做出了應該遷都洛陽的戰(zhàn)略考量。
群臣均表示反對,晉王進諫,宋太祖特別強調(diào)了解決冗兵問題的重要性。趙匡義對宋太祖的戰(zhàn)略考量表示“在德不在險。”
于是宋太祖只好同意,待趙匡義走后,宋太祖長嘆一聲:“晉王之言固善,然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殫矣?!?br/> 事實上也正如宋太祖所料,面對遼國的威脅,宋朝在河北和開封維持了一支重兵,這支部隊一直都在消耗著農(nóng)業(yè)社會的剩余產(chǎn)出,使得宋朝的鄉(xiāng)村異常寥落貧困。
而事實也證明宋太宗的話僅僅是符合“政治正確”的漂亮話,在他北伐幽州失敗之后,他的子孫為了維護黃河天險,不惜三易回河,對整個黃河下游流域造成了巨大的破壞。
最終高瞻遠矚,仁義大度的宋太祖死了,留下了“燭光斧影”的謎題,皇位也由晉王趙匡義所繼承。
相比仁義大度的宋太祖,明太祖洪武皇帝則更加酷烈一些,這位出身最低的皇帝對于權力十分敏感。任何能夠威脅到皇權的力量,他都不會姑息。
當胡惟庸和藍玉的力量開始威脅皇權之后,特別是胡惟庸排擠劉基,藍玉多行不法開始顯露之后。雄猜之主朱元璋便開始著手清洗,終于將這兩個權力集團加以清除,胡藍之獄牽涉甚廣,朱元璋毫不在乎株連帶來的名聲損失。
事實證明朱元璋的做法的確是讓皇權平穩(wěn)過渡到了他的皇長孫朱允炆手里??上鲆娏酥扉Ψ钐炀鸽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