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而奉有余?!?br/> 看著這段的發(fā)言,群員們也不明白群主的用意。
“這不是《道德經(jīng)》里的嗎?”
懷朔沉吟片刻,很快想起這段話的來歷了。
“你不覺得這句話用來形容玄黃大世界,再貼切不過嗎?”古坤嘿嘿一笑,開導(dǎo)起了群員們,“強者可以欺壓弱者,掠奪更多的資源,使得自己更為強大!”
古坤的此番言論,讓聊天群內(nèi)的一些修士傻眼了。
這跟自己世界的主流解讀,完全是背道而馳的呀!
“群主,這句話好像不是這么理解的吧”懷所皺了皺眉,感覺古坤的解讀簡直就是歪理,這要是自己敢這么說,師父知道了早tm打的他媽都不認(rèn)識了。
“不同世界有不同的理解,清薇那邊修真界的風(fēng)氣就這么兇殘?!惫爬ぢ柫寺柤?,毫不在意的回復(fù)道。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在尋常畫風(fēng)的仙俠世界,這二十個字無外乎是是用來告誡修士做事不要做得太滿,否者就會走下坡路,得不償失。同時,欺壓弱者掠奪資源,也是“違背天道”的,是不合理的。
比如徐長卿在明白“興盛必致混亂”的道理后,知道壯大蜀山會造成人妖兩界失衡之錯,就傳位給不擅長管理的常浩,讓蜀山不至于太過強盛。
但是放到永生世界,這番話就是另一種解讀。
原著中,方老魔為了給自己的掠奪行徑制造合理性,硬是說出了一番歪理,把這番話理解為強者靠欺壓弱者更強,弱者活該被欺壓,這世界本質(zhì)就是如此;我做的不是壞事,而是符合這個世界本質(zhì)的理所應(yīng)當(dāng);你們認(rèn)不清這個本質(zhì),被各種條條框框綁住手腳,自然被我掠奪欺壓。
如此歪理,估計也只有這種真小人才說得出口。真小人的最高境界,便如方老魔這般將自身擺在了最低之位,一切臉皮不要。已經(jīng)把自己當(dāng)作一灘屎,誰還敢去踩他?因此一切責(zé)難對方寒來說,也不過是清風(fēng)拂面。其人殺人奪寶正酣,懶得聽其他言語。
興許是神機在《陽神》后覺得“偽君子”類型角色不好駕馭吧,于是《永生》里表達(dá)的很淺顯直白:這就是一個小人得志的故事!
古坤穿越前看小說的時候,方寒的種種真小人行徑和嘴里的歪理,也讓他是忍不住感慨神機你真是太能把握讀者心理了,也太敢說了。方寒這個角色真是刻畫的入木三分,是對當(dāng)時社會上底層p民的扭曲心理的集中體現(xiàn)。這如同當(dāng)年《我是大法師》《流氓系列》一般,以打破下限的方式讓讀者h(yuǎn)igh,以吸引眼球。還以主角之口說出看起來頗有道理的歪理,免不了使許多讀者奉為至理。
“這番聽來,倒也有幾分道理?!?br/> 川云一手托著下巴,沉思片刻后,聯(lián)想起姑姑的證道之路,微微頷首,眼眸深處閃過一絲微弱的精芒。
吃人又怎么了?姑姑一介凡體,要不是不去吃人,哪能走上人道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