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塵輕輕地挪開小鏟,光芒便更亮了一些。
他面上一喜,舉鏟在那道光芒周圍一頓輕敲細(xì)打。
隨著團(tuán)團(tuán)碎屑飛舞,一個雞蛋大小的圓石輪廓漸漸露了出來。手上小鏟加緊鑿了幾下,圓石從石壁上豁然落下,張塵另一只手早已伸出去接住了。
入手溫潤。
舉至目前,圓石表面還裹著一層黃褐色的石皮。一縷縷熟悉的淡淡白光透過表皮,正是一顆下品靈石籽料。
這些籽料還需要經(jīng)過加工,才能制成靈石。制作過程中的邊角料,還可以磨成大小不等的靈珠。
對于張塵這樣的低階修士而言,反而是靈珠更親和一些,靈石在使用時倒常常顯得大而無當(dāng)。
不管怎么說,這還是自己第一次采集到靈石籽料,張塵捧在手中觀摩了半天,才戀戀不舍地放進(jìn)布袋中。
接下來的挖掘就更有干勁了。
然而,直到一個時辰之后,張塵才又挖到一塊與前相似的靈石。
眼看一天就快過去了,張塵心下有點(diǎn)急了,揮鏟的速度也快了很多。
一鏟一鏟掘進(jìn),一簍一簍渣土運(yùn)出,饒是張塵有修為在身,忙碌一整天下來,也覺得腰酸臂疼。
臨近收工的時候,張塵終于收獲了當(dāng)天的第三塊籽料。
夜里是不能繼續(xù)挖礦的,據(jù)說礦洞里時常有陰魅出沒,觸之則可能傷人。
此前,齊孟二人率先進(jìn)洞,就是主要為掃清礦洞中的陰森氛圍,以驅(qū)趕陰魅。
不得已收工的張塵怏怏地走出礦洞。
洞口處,自有人搜身,又有一桌立在旁邊,那是籽料收集處。
“石家班,籽料二十九枚,合每人七枚有余!”
正在后面排隊的眾人驚呼不已。第一天就有這等收獲,著實不易。要知道,這還是礦脈邊緣。
只見前面一個四人組各個臉露笑意。這種事在礦上不是秘密,也沒什么可藏著掖著的。
看樣貌,這四人好似來自一個家族。一老三少,都是滿面塵灰,只在咧嘴的時候露出雪白的牙齒。
少的二十來歲,均為靈徒四到五級。老的則是五十歲左右年紀(jì),臉上風(fēng)霜刻畫,卻是靈徒九級修士,也是場中唯一比張塵修為還高的礦工。
奇的是,此人頦下長須和頭發(fā)均用一襲粗布包裹得嚴(yán)實。對自己的須發(fā)如此在心,倒不像是個長年下礦的做派。
三名子侄聽聞身后的贊嘆,各個把頭抬得高了些,臉上雖看不見顏色,眼里卻是喜氣明顯。
只有那老者,神色不動,做好交接即道一聲“有勞”,帶著三個子侄自行離去。
張塵望著他們的背影,心想,看來這是專門下礦之人,組隊效率確實要比他這樣單干的高得多。
又等了一會兒,輪到張塵了。
“陳潛,三枚!”
此前在張塵手上蓋印的那老者,瞟了張塵一眼,口中嚷道。當(dāng)下,一邊在面前的簿冊上記下相應(yīng)內(nèi)容,又讓張塵畫圈確認(rèn)。
按例,今日之虧欠只能在后面補(bǔ)上了。
一夜無話,第二日修整之后,張塵再次來到自己的礦道。
他想了一下,還是繼續(xù)沿著現(xiàn)有礦道挖。雖然第一天只挖出了三枚,但既然能挖到,說明還是可以繼續(xù)深入的。
沒想到,一連三天,張塵每天都只挖到三枚。不多不少,好像這礦道在跟他開玩笑。哪怕哪一天只挖了一枚,他就要選擇其他地段重新開挖,現(xiàn)下卻是吊在這里了。
這礦道掘進(jìn)已經(jīng)有十?dāng)?shù)丈,張塵決定向上下左右再用一下力。
第四天,終于挖出了五枚。
第五天開始,突破到六枚。
……
一個月過后,張塵堪堪完成當(dāng)月任務(wù)。
全礦也是平安無事,挖出靈石籽料最多的,還是那石家班。
第三個月,張塵決定換一處開挖。上個月,他也是堪堪完成指標(biāo)而已。
走進(jìn)礦洞,許多人也已改換礦道。張塵越過許多人,一直向里走,卻還有人在他前面。
“這里一片我們石家班包了,你去別處吧!”
一片石壁前,三名石家青年簇?fù)碇敲险撸险哒峙e著一盞青銅油燈,對著石壁上下照耀。
見張塵過來,老者身后一人馬上攔住了他。
張塵還未作表示,那老者聞言,轉(zhuǎn)身將油燈交給身旁一人,喝道,“老三,放肆!”
老者隨即向著張塵一拱手,含笑道,“子侄不懂事,道友大量!此處我等觀摩已久,可否請道友另尋他處?”
老者客客氣氣,絲毫不以修為壓人。張塵好奇地望了手持油燈那人一眼,對方將油燈放至身后,顯是防著他窺探。
張塵拱拱手退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