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在去年年初,范平在市場上看到一身農(nóng)民打扮的老伯,腋下夾著一件破棉襖在市場里瞎逛。
范平作為一個多年來的販子,就像老鷹鎖定了空曠平原上的野兔一樣,頓時就對這個人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
“大爺,看您這身打扮,就是偉大的農(nóng)民無產(chǎn)階級!”范平邊說邊遞給老伯一只“希爾頓”牌的香煙。
老伯平時哪抽過這個香煙,笑嘻嘻的接過煙就和范平攀談起來。
這一來二去的,兩人就熟悉了起來。
隨后,范平把老伯領(lǐng)進自己的門店參觀后,老伯便知道了這個年輕人并非是那些耍嘴皮子的小商販,就向范平交代了實底兒。
原來,老伯是安豐人,因為手里沒什么錢,但是孩子眼看已經(jīng)到了蓋房子娶媳婦的年齡,老伯只能在村里一處偏僻的地方買了塊地用來蓋房子。
前幾日在家里蓋房子打地基時,挖出來個寶貝,所以想在市場上賣個好價錢。
范平招呼伙計把門關(guān)上以后,還沒說話。
老伯就把包裹在棉襖里的寶貝亮了出來,放在了桌子上。
那是一個小陶罐,呈黃褐色,罐體和咸菜罐沒什么區(qū)別,但是陶罐的蓋子就獨特了,這個陶罐蓋子上有寺廟、烏龜托碑、麒麟等很多小雕塑。
范平看到這個后,立刻就想起了兩年前在南京出土的那個三國時期的喪葬陶罐照片,簡直和這個大同小異。
但是商人畢竟是商人,論種地的話,范平不是對手;如果論做買賣的話,老伯也絕對不是眼前這個年輕人的對手。
范平眼里閃爍的光芒轉(zhuǎn)瞬即逝,然后用及其平淡的語氣說:“這個罐子也就是一般嘛!老伯,你想賣多少錢?”
老伯聽后有點失望,但是依然試探性的說了句:“俺想給孩子蓋個像樣子的房子,然后給孩子說門親事,所以您看,兩萬塊錢行么?”
范平聽完老伯的話后,笑著說:“大爺,咱先不論這東西的價格,我看還是先說說這東西吧!大爺,您應(yīng)該也看的出來,這東西明顯是死人的隨葬品。它是在您新房地基下面拋出來的,您還準備繼續(xù)在上面蓋房子?甚至還準備給孩子將來當婚房?”
因為農(nóng)村里的人還是比較信這個的,所以老伯聽完這段話后,臉上一陣陣發(fā)白,心里開始尋思著自己蓋了一半兒的房子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