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二,鄺記分號的售賣水牌漲到了一百二十五文,朱達(dá)并不在意,認(rèn)為鄺訥還是在故弄玄虛,三人繼續(xù)喝酒吃肉聽曲兒,好不快活。
一個壞消息被快速送到“老秦號”,江浦縣來了個神秘商人,正大量收購苜蓿。
有新對手了?
這一出于意料的變化,讓三人組措手不及,連忙派黃倫出去打聽,送回來的情報,原來是“錢記”出手了,半天時間收了一萬石苜蓿,價格回升到一百三十文。這讓朱達(dá)等人如臨大敵。
“錢記”的東家并不姓錢,“錢”是人家做這買賣的目的是為了賺錢、賺大錢!
別人不知道“錢記”的底細(xì),朱達(dá)等人卻心知肚明,他們背后的大東家有兩個,一個姓朱、一個姓徐。
姓朱的,是成國公朱家。
姓徐的,自然是魏國公徐家。
“錢記”的買賣做了近一百年,從朱輔和徐俌的祖上就開始了。
對于南京城的大部分勛貴官員,朱達(dá)等人并不在乎,可唯獨(dú)這兩家,是張家和周家也都不敢惹的龐然大物。
徐家是大明開國的第一功臣,朱家是太祖朱棣靖難的頭號忠臣,兩家又是姻親,百十年來,南京守備由這兩家輪流坐莊,可見其對大明的重要性。
朱、徐兩家,連弘治皇帝都要給幾分面子,更別說什么根基不穩(wěn)的張延齡和周壽了。
更何況,這次與鄺訥的糧戰(zhàn)、苜蓿戰(zhàn),三人組從“江南錢莊”先后借來了三十萬兩銀子,這“江南錢莊”也是徐家和朱家的買賣。
“怎么辦,我們該怎么辦?”周洪搓著手,毫無主張。
“慌什么?”杜成面上不在意,心里卻也打起了鼓,道:“錢記既然收苜蓿,那就按規(guī)矩來,他朱家徐家還能不講理不成?”
若是這話讓南太仆寺少卿胡諒聽了,一定氣得七竅生煙,你們?nèi)俗錾夂螘r講過規(guī)矩,如今倒埋怨起錢記來了!
“朱家和徐家,一定是聞到了魚腥,也想來分一杯羹?!敝爝_(dá)輕輕敲著桌子,不以為然道:“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他錢記收苜蓿,咱們也收!”
……
……
直浙各地的衛(wèi)所官兵,已經(jīng)陸陸續(xù)續(xù)啟程去河間地,南戶部的第一批糧草也快到了保定集結(jié),等待統(tǒng)一分撥。保國公朱暉那邊正磨刀霍霍,一方面往宣大等地調(diào)派糧草,一方面加緊操練兵馬。
既然大戰(zhàn)不可避免,誰都想在這上頭賺上一筆,徐家朱家又怎能錯過如此良機(jī)?
有了第三方橫刺里殺出來,鄺記這邊就從容了許多。
江浦縣風(fēng)平浪靜的兩三天里,鄺訥并沒有閑著,一方面扮出降價出售的“可憐相”,另一方面把伙計(jì)派出城外,直接到鄉(xiāng)間地頭收苜蓿,不但是江浦縣一地,連同南直隸各府的苜蓿都被收購一空。
如今江浦縣城里已經(jīng)沒了零星賣苜蓿的農(nóng)戶和小商家,這一茬產(chǎn)出的苜蓿和以前的存貨,幾乎被鄺家偷偷收光了。
鄺訥能拿出來的,和賣給朱達(dá)等人的糧食,湊起來四十多萬兩銀子,如今基本都變成了苜蓿。
七月十五,鬼節(jié)。
江浦城各處堆起煙火,百姓們紛紛燒紙祭祖,也有人放起草鞭,噼里啪啦的響個不停。
朱達(dá)等人催促著奴仆打起精神,千萬不要讓庫房著火,雖然新下來的苜蓿還帶著水汽,可一旦燒起來,那就是潑天的大禍。
浦子口城里燒紙的太多,還是點(diǎn)燃了一處倉房,那火燒的渾熊壯闊、直沖天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