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時三刻,午門砍下了一百顆人頭,染紅了午門的地面。
午門是紫禁城的正門,官員每日上朝的必經(jīng)之地。也不知明日上朝,百官們走過時心里會不會發(fā)慌。
首輔劉健帶上李東陽、謝遷旁觀。同行的還有不少五府六部的官員。
“皇上仁厚,并沒有逼迫宮人旁觀。”謝遷沉默了半天,另辟蹊徑維護弘治帝仁厚的人設(shè)。
劉健淡淡道:“上一次午門血案,還是正統(tǒng)年間。”
午門是頒發(fā)皇帝詔書的地方。每年初一,要在午門頒布次年歷書的“頒朔”典禮。如果遇到重大戰(zhàn)爭大軍凱旋,還會在午門舉行“獻俘禮”。如此神圣的地方,怎么能見血呢?
當年土木堡之變傳到京師,百官們當著彼時還是監(jiān)國的郕王面,活生生錘死了大宦官王振的同黨、錦衣衛(wèi)都指揮使馬順等三人。事后于謙周旋,無人遭受處罰。
當時劉健只有17歲,聽聞后不可置信。沒想到有生之年,能親眼再看一次午門流血。
弘治帝怕最想砍的不是宮人,而是那個人吧。
“改把會試的事終結(jié)了。”劉健帶著沉重的心情離開。
李東陽看著劉健的背影疑慮重重:“如何處置……處置程敏政?”
“擱置再說?!眲⒔⊙缘?,“該放榜了。”
他與弘治帝師生情誼深厚,深得信任。弘治帝任命他為首輔,他自當嘔心瀝血以報皇恩。朝廷需要穩(wěn)定,皇帝需要各方勢力保持平衡,如此才能使朝廷中樞的命令暢通無阻傳達地方。明初“淮西幫”與“浙東幫”黨爭,弄得烏煙瘴氣。此例不可再開!
從立國開始,一直存在“半朝江西人”的情況。宣宗、英宗朝開始遏制打壓江西籍官員。但到了憲宗時期,又有了變數(shù)。憲宗喜方術(shù),寵信李孜省,李孜省假傳神降迷惑憲宗重用江西人。那時內(nèi)閣首輔陳文、彭時為江西人,多位大小九卿也是江西人。江西幫一時勢大。
弘治帝上臺后,在徐老大人、他等人的幫助下,逐漸驅(qū)散了江西幫的勢力。
可江西幫解散了,江南官員又有抱團的趨勢。
江南經(jīng)過百年的休養(yǎng)生息再次迎來了繁盛。江南人日益不滿朝廷的重稅政策。江南文風盛行每科進士人數(shù)居高不下,朝堂上給江南說話的官員越來越多。但朝廷每年的例行開支少不了,江南減賦勢必造成其他地方賦稅加重。
劉健是不會讓朝廷出現(xiàn)什么“江南幫”的。這也是他愿意幫徐溥一把的原因所在。徐老大人一鬧大,弘治帝斷不會讓大量江南籍官員位居高位。內(nèi)閣中已經(jīng)有一位謝遷了。
而程敏政,他不但有已故首輔李賢的門生故舊支持,背后還有微商。
朝堂上不必再加上一個程敏政。
……
官員們有時挺迷信的。他們把午門流血視為不祥。
但他們也知道處死的是宮人,又與太康公主的死有關(guān)。連御史也沒有勸諫的心思。
出了不祥事就要沖喜。
于是,等了大半個月的會試考生驚訝地得知,明日將會放榜。而與科舉泄題案有關(guān)的徐徑、唐寅并沒有被放出來。大家心知肚明,這兩人應(yīng)該是無緣此科進士了。
唐寅是蘇州府有名的才子,但行事孟浪。竟放話自稱自己能成為今科狀元,招致很多人不滿。他落榜了,為他可惜的人不多,幸災(zāi)樂禍占大多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