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門外錫拉胡同有一幢不起眼的三進院落。
說它不起眼,因為門口未掛牌匾,大門緊閉、門庭冷落。在住滿京官的錫拉胡同,遍地是尚書府、侍郎府的地方,顯得不打眼。
但路過的行人無不知此處住著何人。
此為少師兼太子太師、華蓋殿大學士、前任首輔徐溥的府邸。門庭冷落,是因為主家閉門不見客。
徐溥致仕后,徐家人陸續(xù)返回南直隸宜興老家。家什、奴仆少了一大半,看上去像家道中落似的。事實上徐溥四朝元老,居首輔之位多年,門生故吏遍地。不說仁厚的弘治帝向來優(yōu)待老臣,就是現在的三位內閣閣老,都受過徐溥的提拔之恩。
“老太爺,劉閣老的管家送來拜帖。”徐管家聲如洪鐘。
徐溥皺皺眉:“說得輕點,老夫不聾,聽得到。”
徐管家賠笑:“這拜帖收還是不收?”
“退回去吧?!毙熹邷啙岬难劬聪蚬芗遥坝浀孟麓我Q呼劉首輔。陰晴圓缺、潮起潮落、權力更迭都是天道輪回,再正常不過。劉健是新任首輔,要保持恭敬?!?br/> 徐溥閉門謝客,一部分原因是希望首輔權利順利交接。
“小的記下,小的一定不會再犯。”徐管家忙不迭點頭。
徐管家是上上任管家的孫子、上任管家的兒子,在父祖過世后接力。人生七十古來稀。像徐老太爺一般高壽的,不多見。
“你和吳昊見面沒遇到熟人吧?”徐溥一臉平靜地問。
徐管家明白事情的嚴重性,認真地回道,“絕對沒有。小的喬裝易容,哪怕有熟人在遠處見到小的也認不出?!?br/> 徐溥道:“為防萬一,你明日帶著老夫多年的收藏返回宜興。記得不要走大運河,走陸路。對外就說怕老夫珍愛的書畫受潮。你收拾去吧。”
“是。”徐管家退下。
徐管家一直關注朝堂,自然知道官員和宦官圍繞京通倉吵了無數次,大運河上的漕運早晚會被牽連。老太爺做事謹慎,不會給人留下把柄。
徐溥躺在躺椅上閉目養(yǎng)神。
自從眼睛視物不清,他便知道自己時日無多。劉希賢今日送拜帖,明日管家就回老家。想必劉希賢、李賓之、楊介夫三人會領會老夫的意思。劉希賢善斷,一定會把握機會。皇上就算事后反應過來,也不會說什么。就是太子讓他捉摸不透。
徐溥嘆了口氣。太子聰慧,不知對大明是禍還是福。他老了,管不了,下面的事情交給劉希賢了。
第二日,劉健收到徐府管家押送書畫走陸路離京的消息。
劉健在文淵閣默然靜坐。
李東陽和謝遷也都是聰明人。如果之前沒瞧出來,現在也發(fā)現了不同尋常。
“公主死得太巧?!崩顤|陽憂慮重重,“太子不會相信巧合的?!?br/> 李東陽一直想親自教導太子,但近來朝堂沒安穩(wěn)過。從楊廷和口中得知,太子七竅玲瓏、思維敏捷、性格剛毅。太子在永康公主靈堂前發(fā)誓要找出真相。如果被太子查出點什么,哪怕只是捕風捉影……
謝遷喉嚨發(fā)干、聲音苦澀:“我們什么都沒做。不是嗎?”
“順天意、盡人事。”劉健打斷兩人,“我們問心無愧,做好我們分內之事。”
不管劉健本人贊不贊同徐溥的行為,身為內閣首輔,他必須做對大明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