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寧宮災(zāi)的第二日中午,李廣自殺的消息像長了翅膀一樣,從宮里向?qū)m外傳播。
李廣的死像一把利劍,劈開了朝堂上三個月來的膠著。在官員們的眼里,比上天示警的清寧宮災(zāi)還要激動人心。仿佛是上天幫官員掣肘宦官的膨脹勢力。
刑科都給事中張朝首先上書。
“內(nèi)官監(jiān)太監(jiān)李廣招權(quán)納賄,其門如市。茲幸罪惡貫盈、自速其死,朝野聞之罔不稱快。然李廣所余金帛何止千萬,皆嗜進之徒多方饋送。不懲何以示戒!臣請拘李廣親信任事之人,交予吏部重新考核。將嗜進之徒奪官禠爵,以清仕路!”
六科科道言官、都察院幾乎所有在京的官員上奏聲援。
陜西、山東、山西、河南等十三道監(jiān)察御史的響應(yīng)奏折相繼送到。
國子監(jiān)、有功名的士子紛紛響應(yīng),聯(lián)名上書請求“清仕路”!
三個內(nèi)閣閣臣在這件事上,當然和官員站在同一立場。
聲勢比左順門死諫更為浩大。
朱厚照抓破腦袋也沒想到怎么解局,遺憾地錯過此輪的熱度。
因為李廣受到皇帝爹的寵信,除了不走科舉授官的傳奉官,朝中很多官員走李廣的路子挪動官職。表面上看,是李廣破壞朝廷正常的仕途升遷。實際上,是皇帝爹繞過吏部、兵部任命官員。
按照規(guī)矩,文官的升遷貶降由吏部掌管,武官的由兵部掌管。皇帝想要任命官員,需要和吏部、兵部商議。這樣做是為了防止皇帝因為個人喜好進行任免,讓溜須拍馬之輩晉升、有功之臣得不到升遷。
朱厚照以辯證的方法看問題,認為兩方都沒錯。
一方面,連官員都不能隨意任免,還是一言九鼎的皇帝嗎?
另一方面,如果萬事都隨著皇帝的喜好做,沒有一個公正的度量指標,官員們怎么能管理的好國家?
從個人角度看,朱厚照當然幫皇帝爹。只是沒想到辦法。
朱厚照前往乾清宮送冰奶茶孝敬皇帝爹??吹交实鄣偌径Y監(jiān)全員開會。
被稱為“內(nèi)相”的司禮監(jiān)名副其實。他們想出了一個很損的主意。
第二日上朝時,皇帝爹讓科道言官指名道姓,指出哪些官員賄賂過李光。
朱厚照拍手叫絕。宦官中大有人才啊!
朱厚照原本以為官員們會消停幾天。沒想到官員們中也有頭鐵的。
都給事中張朝用、監(jiān)察御史丘天祐等復(fù)旨:“交結(jié)李廣之人,武臣如保國公朱暉、恭順侯吳鑒、遂安伯陳韶、成山伯王鏞、寧晉伯劉福、都督孫貴、副總兵朱瑾;文臣如吏部尚書屠鏞、戶部尚書周經(jīng)、禮部尚書徐瓊、刑部尚書白昂、工部尚書徐貫、禮部侍郎程敏政、兵部侍郎王宗彝、工部侍郎史琳、林鳳,都察院左都御史王越、右都御李蕙、右副都御史彭禮、通政司左參議姜清、太常寺卿崔志瑞……”
好家伙,幾乎把朝堂上三品及以上的文武官員報了一遍。三位內(nèi)閣閣臣榜上無名,因為他們是皇帝爹親自任命的。
朱厚照懷疑張朝用、丘天祐是不是被宦官們收買了。
“太子殿下?”楊廷和用戒尺敲了敲桌案。
朱厚照回神,他又在課堂上走神了。
楊廷和好脾氣地重復(fù)問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谓???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