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票余波未了,憑空又炸起一道驚雷。
皇太子要學武,弘治帝調(diào)去軍中最好的老師侍衛(wèi)東宮!
孩子要讀書,家長想盡辦法弄最好的教育資源,這是正常現(xiàn)象。
可放在大明皇室身上,就不怎么正常。
太祖堅持皇長子繼承制,奪了侄子江山的太宗同樣如此。于是,除了太子,皇帝對其他皇子的教育并不重視。并沒有多少人希望藩王成才。
對太子的教育重視往往流于形式。雖然出臺過東宮出閣讀書的制度,但并沒有約束力。畢竟太子出了文華殿,平日都和太監(jiān)們混在一起,師傅們管不著。哪怕上課,也沒多少侍讀官愿意得罪將來的皇帝,對太子的功課并不敢較真。
看看前幾位太子的教育情況。
土木堡之變英宗被俘,憲宗皇帝丟了太子之位,那時保命要緊,教育靠后。等英宗重新上臺憲宗已經(jīng)18歲,錯過了最好的受教育時間。
弘治帝更不用說,6歲才和憲宗皇帝相認,小時候由身邊的太監(jiān)教導識字。當上了太子才開始正規(guī)的教育。現(xiàn)在的內(nèi)閣,曾經(jīng)都當過弘治帝的侍讀官??梢娝麄儺敃r都是“可愛可親”的好老師。
換到朱厚照身上,那更是一團糟。弘治帝小時候吃過苦導致對兒子特別寵溺。朱厚照6歲的時候,馬文升等上書要求加強對太子的教育。弘治帝請了飽讀詩書的宦官、知書達理的女官教導。
年齡小正是喜歡玩鬧的年紀,不想讀書,家里的仆人敢對自家的小主人兇嗎?
當學生的對老師沒有敬畏,又如何讀的進書?
也是因為朱厚照對此間世界的文化相當感興趣,主動學了很多。
今年朱厚照出閣讀書,被弘治帝禁了三次足。滿打滿算讀書沒超過4個月。朝臣們雖有非議卻無人上書,無非是朱厚照聰慧、口齒伶俐,常把侍讀官們問得一愣一愣。大家不想自找沒趣罷了。
經(jīng)常逃學的太子自動提出習武,詹事府一眾侍讀官們心中悵然若失。有三位閣老的前車之鑒,侍讀官的位置被多少人搶破了頭。他們憑借才華和家世搶到了香饃饃,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是一坨裹了蜂蜜的……
“太子乃是皇上獨子,刀劍無眼,習武時萬一傷了太子,便是動搖國本的大事!”胡御史又在左順門大噴特噴。
站在武官首位的英國公原地冷笑:“胡御史精神不錯??墒钦页鲰樚旄畱艏S冊紕漏的緣由?”
京師周圍百姓人口不詳,對于不提倡人口流動的大明朝是一個巨大的嘲諷。弘治帝不但讓戶部、都察院昨晚加班加點弄清情況,早朝時發(fā)了一大通的火。深感臥榻之側(cè)不安全的弘治帝,又在左順門午朝。
參與午朝的官員不多,都是五府六部等實權(quán)官員。午朝為了解決問題而設,禮儀規(guī)矩一切從簡。更沒有廷杖一說。君臣之間可以各予以見,爭論激烈時與吵架無異。
“一碼歸一碼!”胡御史吹胡子瞪眼,但不好與英國公計較,“太子事大?!?br/> 左軍都督府左都督惠安伯張偉嗤笑:“也沒見武將家的子孫有人死在騎馬、練功上?!?br/> “呵呵,在京的武將家能找出幾位小公子上得了馬、拉得開弓?”兵科給事中于宣當眾嘲諷。
文官們一向看不起世襲的武將勛貴。但凡武將們有一兩個能打的,也不會讓王越和汪直壓在他們頭上二十多年!
英國公出其不意地點頭贊同:“于大人說得太對!所以練武一定要從娃娃抓起。等身子骨長開那就遲了。本國公回府要好好謀劃謀劃,希望能把各家孩子們聚在一起練武!改改懶散的風氣?!?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