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廣部沒有遭遇惡戰(zhàn),三營“戰(zhàn)神”人馬輕飄飄圍殲了這個小小國家守衛(wèi)都城的軍隊。
大軍不僅僅抓捕了許多土著財主,還有不少歐洲商賈也沒能夠跑掉,成為了肥羊。
總而言之,東南亞的軍事力量就是個屁,古往今來都是如此。
馬來半島在十五世紀、十六世紀被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輪番殖民。
十八、十九世紀又被英國人占領,二十世紀再次被小日本輕飄飄拿下,別說十國結盟,百國結盟也是然并卵。
那些被圍捕的西夷還有些搞不清形勢,組織起來找韓廣談判,要求給予他們保護。
韓廣同意保護他們,把這些人集中起來參與搞衛(wèi)生,每天掃地、清除垃圾甚至掏糞坑,太多西夷受不了紛紛靜坐絕食抗議。
抗議無效,所有人都必須以勞動換食品,西夷有金銀財寶也得不到食物,因為那些財富已經作為敵產變成了大軍繳獲,不想餓肚子就得好好勞動。
抗議的西夷堅持了三天,最后真的有人渴、餓致死,可惜“南明”軍人認為他們純屬找死不為所動。
西夷發(fā)現(xiàn)以自己的生命或者身心健康作為籌碼威脅“南明”軍人乃是自取其辱,終于明白了要踏踏實實工作,爭取從頭再來。
與此同時程全功率領的九營人馬三萬六千以及第一批移民和鄉(xiāng)勇十五萬浩浩蕩蕩從廣南國借道過境。
廣南國軍民驚呆了,在他們眼里拿著武器的鄉(xiāng)勇和移民都是軍隊,近二十萬兵馬無邊無際哪里是這個小小國家的軍民能夠想象?
國主阮福源如坐針氈,他知道如此強軍出手,那些鄰國根本無法抵擋,從今往后這片遼闊的土地都將是明國領土,廣南國何去何從?
太多廣南國官吏慶幸自己已經轉移資本去了“南明新蘇州”置業(yè),以后是廣南國之臣還是“南明”商賈貌似不太重要。
廣南國老百姓有許多被“南明”農、工、商業(yè)雇傭,他們在“南明”打工得到的報酬比在本國勞作最少翻倍,收入高了家里的生活條件當然比在自己國家土里刨食的人家強太多。
有了對比才會有區(qū)別,老百姓都對“南明”心向往之,如果廣南國主征兵對抗“南明”根本不會得到支持。
此次借道廣南國,程全功帶領“戰(zhàn)神”驕兵悍將秀肌肉做到了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以后通過外交途徑解決廣南國成為了可能。
半個月時間過去,由“南華島”作為始發(fā)地展開的攻擊馬來半島西海岸戰(zhàn)局無驚無險。
三路大軍都奪取了良港作為立足點,人馬、物資包括首批移民和鄉(xiāng)勇都開始工作。
奪下馬來半島不是為了劫掠,而是作為領地,“南明”軍民們都不搞破壞,不但不放火連水稻田都不肯踐踏,對于放下武器的土著也不虐待,漸漸地占領地的抵抗少了許多。
眾多漢裔終于可以揚眉吐氣了,他們載歌載舞歡迎王師到來,在漢裔的主動幫助下,大軍圍殲敵對殘余事半功倍。
黃明道率領的海軍兵分三路輸送、配合黃東山指揮的陸軍完成了登陸馬來半島西海岸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