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中的“新杭州”會把阿瑜陀耶城囊括其中,橫跨湄南河的三座大橋正在修建之中,總長七里不影響河流通航的全混凝土大橋在這個時代屬于絕無щww..lā
三座大橋采取不同設計,完成后即將成為“新杭州”的地標建筑之一。
“新杭州”會成為“南明”最大的城市,屆時人口不會低于一百五十萬。
這里是中南半島中心地帶,地理位置得天獨厚,作為“南明”都城很理想。
來到“新杭州”的賓客見到了如此風水寶地被吸引了,許多人開始洽談購買地皮和別墅。
他們知道早下手會節(jié)省不知多少銀幣,這里即將誕生一個國土面積不亞于大明三四成的“南明”王國第一大城,以后的商機不知凡幾,地價飆升指日可待。
十二月,大明京師正值隆冬,早就草木凋零滴水成冰。
而“南明”國都卻是瓜果飄香生機盎然,周邊水稻田在和風中蕩漾著,掀起了稻浪千重。
見慣了大明的百業(yè)蕭條,見慣了大明那些干裂的田地,諸多第一次南下的大明達官貴人見到了商業(yè)繁榮的“南明”城市,見到了旱澇保收的成百上千萬畝水稻田。
他們當然會做出明智的選擇,為自己為家族謀求一個能夠安身立命的新天地。
丈母娘喜歡上了“新杭州”,她小時候在南京生活其實不喜歡北方的干燥和寒冷,見女兒竭力請求自己來“新杭州”安度晚年欣然同意。
她準備跟老公爺一起回去處理一些不動產(chǎn)和田產(chǎn),盡可能游說家族子弟同來。
老夫人有見識,見女婿的國家兵強馬壯,聽已經(jīng)在女婿這里做官幾年的兩個庶子講“南明”如何政通人和,了解到這片土地肥沃而且人口少,無人耕種的良田不知凡幾。
老夫人很知心,曉得女婿為什么要大量移民,因此她也準備盡綿薄之力,發(fā)揮她的號召力,讓張家、徐家兩個家族的子弟來“南明”發(fā)展。
張家、徐家這兩個大明傳承了二百幾十年最高爵位的勛貴家族絕非等閑,衍生的支系人口都加起來恐怕已經(jīng)有了幾十萬。
來幾萬人到“南明”謀發(fā)展不成問題,這里的工作崗位和商機太多。
黃勝不歧視貴族,也沒有窮人是哥兒們,富人是敵人的齷齪想法。
恰恰相反,黃勝心底里認為貴族、知識分子的整體素質(zhì)應該強于升斗小民。
貴族來到“南明”通過新學和公開招考一樣能夠獲得官職,升遷時一視同仁。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黃勝判斷好人壞人的標準跟他們的經(jīng)濟條件無關,也跟他們的家世無關,一切按照法律準繩。
在大明有“一任清知府,十萬雪花銀”一說。
這就寓意著,即使是不貪贓枉法的清廉知府,一任三年下來,僅例所應有的各項陋規(guī)收入也有十萬兩銀子的進項。
如果是黑心貪黷的知府,那就不知要撈多少了。這當然有些夸張,但是也**裸表達出大明監(jiān)管官員制度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