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虎雛(十)
每排四十桿騎槍,每桿槍之間的距離不足六尺,每兩匹戰(zhàn)馬之間,則僅僅可容納下鄉(xiāng)鄰的大腿和金鐙。
總計五排騎槍,前后兩排之間,距離只有丈八。稍稍超過騎槍自身的長度,后排的槍鋒,緊追著前排馬尾。
兩百漢軍健兒排著呆板的方陣,踩著同樣的步伐,緩緩向前。
如果不看他們的下半截,沒人會把他們當作騎兵。如此密集的隊形,只有步卒發(fā)起進攻時才會采用。而步卒對于這種齊整的方陣,通常也無法維持太久。一旦敵我雙方發(fā)生接觸,有的人自然會因為身手高超而突前,有的人則很艱難才能殺死對手,或者倒在對手槍下,他們所在在的位置自然會向內塌陷。因此用不了多長時間,整個方陣前半部分就會變得犬牙交錯。
但是今天,寧子明卻異想天開地,將步卒方陣給搬到了馬背上。將騎兵進攻時靈活、犀利、迅速等諸多優(yōu)勢盡數(shù)丟棄,退而選擇了像步卒那樣盡最大可能地列陣而戰(zhàn)。為了避免隊伍因為移動過于緩慢,而成為羽箭的重點照顧目標。他甚至給每一名騎兵都配制了一面木頭做的盾牌。戳在馬鞍上,就能護住整個前胸。盾牌右側還專門留了一個半月型豁口,剛好能架住騎兵緊握于右手中的槍桿。
數(shù)名綠林好漢策馬急沖而至,看到忽然橫在自己必經(jīng)之路上的槍林,臉上明顯露出了一絲愕然。這不是騎兵!任何稍有作戰(zhàn)經(jīng)驗的人都知道,騎兵的強大攻擊力,一半兒來自于胯下戰(zhàn)馬的速度。一旦失去速度優(yōu)勢,騎兵在單打獨斗中,甚至連最普通的樸刀手都不如。后者完全可以憑借靈活的步伐跳到騎兵側后,然后趁著戰(zhàn)馬艱難轉身的功夫,給馬背上的騎兵致命一擊。
然而,誰也不能說那整整五排緩步前沖的隊伍,是一伙長槍步卒。雖然他們舍棄了速度,但居高臨下的優(yōu)勢卻依舊在。并且他們也輕易不會落單,兩名相鄰的騎兵之間幾乎沒有任何空隙,盾牌貼著盾牌,馬鐙蹭著馬鐙。無論誰想繞到一名騎兵的身后,都必須先承受兩到三桿騎槍的攻擊。
“稀噓噓——!”沒等綠林好漢們從錯愕中恢復清醒,他們胯下的坐騎搶先做出了反應。奮力將身體側轉,幾乎貼著對面的騎兵方陣向兩翼奔逃。
作為聰明而又敏感的動物,戰(zhàn)馬出于本能地,避免將自己和主人送進險地。然而,這個本能,今天卻斷送了其主人的性命。被戰(zhàn)馬帶著側轉身體的綠林好漢,很難再對騎兵方陣產(chǎn)生威脅。而緩緩向前移動的騎兵方陣里,卻至少有三到四桿騎槍同時刺向了他的身體。
“啊——!”被刺中的好漢厲聲慘叫,凄涼而又不甘。論武藝和馬術,他們個個都能打對面十個。可是他們連施展武藝和騎術的機會都沒有,便被迎面而來的騎槍給扎成了篩子!
“轟!轟!轟!轟!”整齊的方陣繼續(xù)向前。冰冷的槍鋒上,染著星星點點的紅。作為第一批嘗試新戰(zhàn)術的騎兵,左二都的弟兄們個個同樣震驚異常。幾乎沒有人敢相信,平素對騎術要求最高,同時也最為慘烈的馬上對決,竟然會變得如此簡單!
你幾乎不需要做任何動作,只要努力保持隊形即可。敵將會主動往你的槍尖上撞,并且在相撞之前的一瞬間,還會被其胯下的戰(zhàn)馬帶著側轉身體,露出防御最為虛弱的軟肋!
你也不需要考慮如何躲避敵軍的攻擊,左右兩側緊挨著自己的同伴,胯下戰(zhàn)馬根本沒有改變方向的余地。此時此刻,人和坐騎都只剩下了一個最簡單的選擇。向前,向前,殺死對手,從對手的尸體上踏過去,直到前方空無一人。
“呃!呃!呃!呃!呃!”幾個反應速度足夠快,及時拉住了坐騎的綠林好漢看著緩緩前推的騎兵方陣,嘴里發(fā)出絕望的悲鳴。
以往的騎兵對決,雙方擺出的都是縱陣。交手的瞬間也都是一對一,一擊不中即撲向下一個,絕不會出現(xiàn)一個人同一瞬間需要應付三人以上,或者停下來馬來互相對砍的局面。而現(xiàn)在,他們卻弄不清楚自己究竟要同時面對幾桿騎槍,也找不到任何空隙與敵人錯鐙而過。只要兩軍相交,就是一個打一群!
“轟!轟!轟!轟!”正在小步加速慢跑的漠北馬,可不管對面的人是否停下來觀望。食草類動物合群的特性,使得它們在彼此靠近時,本能地生出一種安全感。而只要整個隊伍中大多數(shù)的同伴都在繼續(xù)前進,它們就不會單獨停在原地。只會隨著大隊邁動四蹄,無論擋在前路上的是虎豹還是豺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