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答案(七)
“伯父臨別前說,往己不諫,來者可追。應(yīng)該就是告訴你莫糾纏于過去,多著眼于將來?!壁w匡胤也湊上前,非常認(rèn)真的開解,“你是誰的兒子,姓什么其實(shí)都不重要。你是什么樣的人,將來過得快活不快活,才是真的。就像咱們兄弟初相遇那會兒,我和大哥看中的是你的作為和你的人品。至于你到底姓寧還是姓鄭,說實(shí)話真的不是很在乎!”
“多謝大哥,多謝二哥!”寧子明知道兩位哥哥都是真心為了自己好,強(qiáng)打起精神施禮。
“自家兄弟,不必這么多禮!”柴榮笑了笑,輕輕搖頭。“若不是伯父身份實(shí)在過于特殊,回到中原后,我?guī)湍憬枰恢Ь?,偷偷殺過來將他救走都是應(yīng)該。而現(xiàn)在,既然知道他是前朝皇帝,咱們兄弟就不能指望別人了。咱們?nèi)齻€得自己先在中原立住了足,說話有了人肯聽,才能再想辦法救他老人家!”
他說得乃是實(shí)情,以其養(yǎng)父郭威的實(shí)力和地位,派一伙死士前往遼東救人,只能算是舉手之勞。但是,如果被救目標(biāo)為前朝皇帝,事情就完全不同了。非但難度會增加百倍,即便成功將人救回來之后,也無法面對大漢朝廷的天威。
“求人不如求己。郭樞密乃顧命重臣,斷然不能派人馬前往遼東!對不住,大哥,我不是說郭伯父不仗義,而是站在大漢國的樞密副使身份上,他沒有理由這么做!”趙匡胤的觀點(diǎn)跟柴榮差不多,只是將話說得更加直接,“所以你我兄弟想要救人,首先自己得積聚起足夠的實(shí)力。即便不出將入相,至少救了伯父之后,其他人想找麻煩得先掂量一番!”
“的確如此,小弟先前,的確有些心急了!”寧子明輕輕嘆了口氣,低聲回應(yīng)。
從一開始,他就沒考慮過借助兩位兄長背后的家族力量,更不會傻呼呼地把求肯的話直接說出來。柴榮和趙匡胤肯陪著他前來遼東冒險(xiǎn),已經(jīng)足見義氣。如果他一點(diǎn)兒不為對方著想,只顧著替自己索取的話,就未免太狼心狗肺了。
“此番回去之后,我便將商隊(duì)交卸給別人,去姑父帳下效力。憑我先前積攢的功勞,軍職不會太低。只要你我兄弟一起努力,十年之內(nèi),說出來的話就應(yīng)該有了份量!到那時,為兄就是再陪你來一趟遼東又何妨?”見寧子明依舊悶悶不樂,柴榮想了想,低聲承諾。
“對,我也是這么個意思!只要咱們實(shí)力足夠,朝廷哪怕知道咱們干了什么,屆時頂多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絕不敢派兵馬登門前來要人!”趙匡胤笑了笑,大聲補(bǔ)充。
“眼下西面叛了李守貞、王景崇,東面的符家也蠢蠢欲動。短時間內(nèi),朝廷少不了要四下用兵。而亂世最重軍功,就憑你我兄弟的身手,升職不會太慢!”
“郭伯父乃當(dāng)世之中數(shù)一數(shù)二的名將,掛帥印機(jī)會頗多。咱們到了他的帳下,不愁不能快速出人頭地!”
“待到咱們?nèi)值墚?dāng)中任何一人,能單獨(dú)領(lǐng)兵的時候,差不多機(jī)會就來了!”
“最好是能成為一地節(jié)鎮(zhèn),哪怕是彈丸之地,像孫氏兄弟那樣麾下只有萬把兵馬。做任何事情,就都方便了!”
兄弟兩個你一言,我一語,謀劃得都是將來如何發(fā)展,如何積聚力量,如何盡快幫助寧子明達(dá)成夙愿。短短時間內(nèi),就勾勒出了今后五到十年的努力方向。寧子明聽了,原本有些冷的心,就又跳動了起來。咧了下嘴,低聲道:“有勞兩位哥哥了。今后如何,我唯哥哥們的馬首是瞻!”
“這就對了么?男子漢大丈夫,應(yīng)有天塌下來當(dāng)被蓋的氣度!”柴榮哈哈大笑,拍著寧子明的肩膀鼓勵。
“咱們?nèi)齻€,今后兄弟同心,天下哪里還有過不去的坎兒!”趙匡胤伸手搭上寧子明的另外一只肩膀,揮動巴掌狠拍。
兄弟三個說得正高興,冷不防,韓晶卻突然插了一句,“今后的事情今后再說!大哥,二哥,老三,趕緊騎上馬過河!我覺得情況有些不太對勁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