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別的廠想要爭取,也得看看能不能開得起這樣的工資?,F在全國效益好的企業(yè)沒幾家,所以江晨自信這樣的工作還是比較能吸引人的。這個時候的工資肯定還是和以后的工資不能比,也就幾十塊錢。向江晨現在是大學生和廠里高層領導連補貼一起才拿了不到六十塊工資,而一般的職工才拿了三十多塊,那時候學徒工每月工資是17塊,加上10塊補助,共27塊。出師后:36元/月,獎金5元。因一直不加工資,民間有“36元萬歲”一說。不過也也有例外,比如一些高級鉗工車工的工人工資還是很高的,所以廠里拿工資最高的不是廠長或者書記而是這些高級技工們,可見那時候都已經有了人才培養(yǎng)機制。
????有人會問為什么最高的工資才那么一點啊,你糊弄人的吧?其實真的不是,那時候的工資就是這個水平。你們要問了這么點工資怎么夠啊,我想告訴大家的是那時候的物價還是非常便宜的。我舉幾個例子吧,讓大家更能直觀的了解當時的物價。那時候一碗也就陽春面8分,而菜籽油?0.88()一升,一百斤大米?也才14.30元到17.10元。一個人一個月基本上15塊錢就能足夠,而且生活還過得不錯。
????而江晨這次給的工資比這時候大學畢業(yè)生的平均工資高百分之三十,這還是剛去工廠里邊的工資。還不是福利和補貼,這個在當時可是問所未見的。江晨之所以這么闊氣當然是因為b17廠現在不缺錢了嘛,對于這點錢他們根本不在乎。只要是能招來人才,就是再多花一點也是可以的。江晨始終堅信偉人說過的,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而人才是科技發(fā)展的基礎。
????當然這個也得到了廠領導的支持,因為他們已經從江晨身上嘗到了甜頭。他一個人就帶來這么大的變化,那要是來了很多像江晨這樣的人呢?他們想想就會有點小激動呢。不過這件事情也是被人潑了冷水,他們的理由是就算招人來了由幾個人能趕得上江晨?遠的不說。就說和咱們相近那幾個兄弟廠,不是也去了幾個大學生嘛,可是你們看他們在干什么。到現在還不是給老工人們當學徒呢。不過廠領導還是同意了,一來有江晨的強烈堅持,二來就算他們都覺得就算一個人比不過江晨,那就多來幾個。就算能力不行。也可以給江晨當當助手什么的。讓他們也能分擔分擔他身上的擔子。這可是他們b17廠的寶貝啊,可不能累壞了。
????下面說說馬國良這邊,因為這個數畢竟龐大,所以他現在才翻看了一點。這個時候復原的和轉業(yè)的軍人很多,大部分都需要讓地方單位接收,可是地方單位的職位都是一個蘿卜一個坑都固定死了,所以很難騰出職位來。就算有也得考慮一下自己廠子里的子弟不是,那個廠里沒有這個小心思啊。再加上這個時候實行的頂班制度。所以就更沒有空缺了。在這里向大家解釋一下何為頂班制度,所謂頂班就算職工退休了。他的職位空缺出來,他可以讓自己子女或者親戚的適齡子女頂替自己職位繼續(xù)上班。所以可想而知往這些單位里塞人事是多么困難了吧。
????每次到這個時候,這些人事單位就會十分頭疼,不知道該怎樣來處理這些人。于是就是一級一級的給下面分指標,就是上面給某一個省上分了多少指標,讓你必要要安置多少人來。而省上則給下面的市或者向江晨他們這樣由省上直管或者代管的單位分指標要他們消化掉多少人,可是因為上面所說的那些原因,這個過程十分艱難。都是領導命令強制著往各個廠里塞人,從來還沒有主動要人的。江晨他們的這個舉動當然得到了上面領導他們的熱烈歡迎,于是就有了這個小特權。讓他們優(yōu)先挑人,也多給他們分了幾個大學生名額,也容得他們這么折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