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9章不學無術(shù)的后果(下)
船到江心,過往的船只漸漸少了,孩子們看到趙興的態(tài)度里全是鼓勵與縱容,他們的行為越發(fā)放縱起來,許多孩子一邊射箭,一邊興奮的高聲唱著趙興教授的小調(diào)。這些小調(diào)多數(shù)是后代由宋詞改變的歌曲。
江舟在鄱陽先進入了鄱江,而后拐入了武陽水,在建寧登岸,趙興帶著幾名小孩從陸路趕往泉州,霍小乙則駕著船往回返。這一路上,隨船攜帶的山貨倒是銷售了不少,可宋代是個完全自給自足的小農(nóng)經(jīng)濟時代,除了在鄱陽湖地區(qū),山貨銷售的價格比較理想外,其余的地方,銷售所得只是換回了旅費而已。
宋代是中國古代文明的典范,在這時代,中華文明的所有內(nèi)容已經(jīng)基本成形,除了三季成熟的占城稻外,棉花的種植也非常普及,尤其是鄱陽湖地區(qū)。為了掩飾自己的武器,趙興他們在鄱陽湖采購了大量的棉布,縫成布袋,將弓箭裝入囊中,隨身只帶著簡易的木杖。
進入了福建地區(qū),感覺就與鄱陽湖地區(qū)是兩個世界。福建多山,耕地很少,山民們都以出海做生意或者打獵為生,這里攜帶弓箭的人明顯比湖北多。不過,他們攜帶的弓箭都是簡易的木弓,威力實在不值得一提。
宋代的路況是很令人發(fā)指的,趙興一行用了五天時間穿過鄱陽湖,但從陸地走了十天,才走出一個崖長的距離,不過,這段路程也是有收獲的,十名孩子雖然年齡不大,但他們手持趙興改裝過的弓箭,可以在遠距離粉碎匪徒的攔截,結(jié)果走了幾天,趙興他們身后已經(jīng)尾隨了三支商隊。這些商隊很有默契的緊緊踱在趙興他們身后,他們走商隊走,他們停商隊停。
這一日正午,趙興他們翻過一道山窯,看到不遠處一座茶寮,回望了一下身后的商隊,趙興下令:“休息一會吧,進店喝喝水?!?br/> 趙興是個秉承“與人方便,自己方便”的人,身后跟著商隊,雖然明顯有占便宜的意思,沒有支付給他們保護費,卻要緊緊跟隨他們,以求得庇護。但他卻并不覺得自己吃虧——他來到這世界孤身一人,能多交點朋友,或者說能多給別人點幫助,順手的事情,又不額外付出,何必為難他人呢,所以他就默認了商隊的跟隨。
其實,這時候孩子們并不累——作為孩子,總是精力充沛,初次出遠門的新鮮感讓他們總是賣力的往前趕,希望知道前面的世界是什么。為了照顧后面的商隊,趙興便不停的壓低他們的速度。這次休息也純粹是為了照顧他們。
茶寮的老板是一名跛腿的甘肅漢子,他一拐一拐的替眾人斟滿了茶,山居的香茶頗有點后代綠茶的味道,色澤青綠,散發(fā)著一股草木的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