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洪武當(dāng)咸魚第一百零二章齊先生竟是個大色批!
雖然朱允熥將勛貴們的銀子退了回去,但他開書店的事卻不脛而走。
嘲笑著有之,欽佩者有之,恥辱者有之,憐惜者更有之。
文官們嘲笑朱允熥不通經(jīng)濟(jì),不學(xué)無術(shù),竟然還恬不知恥敢開書店。
若不是他們希望這孫子多賠點,早就把這事捅到皇帝陛下那里了。
武將集團(tuán)倒是非常欽佩朱允熥的風(fēng)骨,覺得他有懿文太子遺風(fēng)。
雖說以皇孫之身做小生意有點掉價,但能保持本心,不唯利是圖,也算是難能可貴。
只是有一點不好,憑啥不賣給我們呀,我們也要讀書,我們也要上進(jìn)!
不恥朱允熥的人自然是滯留在京,等著給老朱過生日的一眾藩王了,尤其以秦王、周王等人為甚。
在他們看來,這孫子簡直是皇族之恥,仗著這么尊貴的身份,他就是往書店里拴頭豬,那銀子也能輕松賺來啊。
當(dāng)他們得知這孫子把武將勛貴們送過去的銀子退了回去,更是罵他傻的可愛。
咱堂堂大明皇室子弟,收武將勛貴們點孝敬,那是看得起他們,這孫子竟然傻乎乎的退回去了。
再者說,這樣做多敗人品啊。
武將們可不會覺得你清高,只會以為你看不起他們。
本來好好的一場結(jié)交活動,愣是被這孫子搞成了結(jié)仇。
朱棡倒是挺滿意的,直接派人給朱允熥送去一萬兩銀子,還順便給了他塊腰牌,讓他缺錢就去晉王府找管家要,一萬兩以下不用請示他這個三叔,直接就能從賬上支取。
這筆錢本來就是朱棡替太子大哥準(zhǔn)備的,用于太子府日常開銷,以及太子平時出行、巡查、宴飲、請客,給寒門學(xué)子發(fā)書、發(fā)錢,周濟(jì)皇親國戚等等之用的。
雖說老朱早就把國庫跟太子共享了,但身為一國儲君總從國庫掏銀子也不太好。
因此,朱棡就效彷二虎,也成了朱標(biāo)的白手套。
只不過,他這個白手套過一次手要扒幾層皮,畢竟他也有一大王府的人要養(yǎng)呢。
每次賭場賺來的錢,他至少要留下三四成,剩下的才是給大哥的。
現(xiàn)在大哥不在了,他又不想把錢給宮里,正好便宜了這孫子,也省得他不學(xué)好,整天琢磨掙那仨瓜倆棗的銀錢。
事實上,這也是二虎對晉王格外維護(hù),并且高看他一眼的緣故。
因為他在一眾藩王中,算是對太子最忠誠的兄弟,甚至不惜以貪財之名自污也要襄助太子殿下。
老朱也對晉王的事有所耳聞,只是沒有詳細(xì)過問。畢竟這事說出去不好聽,一旦鬧開了還影響老大的名聲。
至于憐惜朱允熥的人,自然是老朱的后宮粉黛們了。她們在得知“小熥熥”開書店賠了銀子,比被陛下放她們鴿子還傷心呢。
一個個紛紛康慨解囊,有銀錢的出銀錢,沒銀錢的就從頭上薅一根發(fā)釵,或者從手上褪下個鐲子,然后托經(jīng)常出入皇宮采買的太監(jiān),替她們買一套小熥熥寫的書。
這群被老朱養(yǎng)在深宮的粉黛,托人買東西既不問價錢,也不讓找零,幾乎是選好書扔下銀子就走。
好在店里的伙計早就習(xí)慣了,一看這做派就知道是自家殿下的故舊親朋來捧場。
其他家勛貴也有樣學(xué)樣,每家每戶都不多買,拎上一套書豪橫的扔下銀子就走,誰敢找零還跟誰急。
就這樣,朱允熥庫存近萬套的書,沒幾天的時間就賣出去幾百套,而且還以每天幾十套的增速在增長。
這可把他給愁懷了,武將勛貴那邊還好說,只要伙計能說出過大致輪廓,錦衣衛(wèi)就能找到人??衫现斓暮髮m粉黛們,二虎就愛莫能助了。
即使老朱對他頗為信任,也不可能放任他隨意出入后宮啊。
最后莫得辦法,朱允熥只能趁著午休時分,跑去后宮給一干粉黛們補簽名。
這可把后宮粉黛們高興壞了,看到這么可愛的大胖孫,你上來捏捏臉蛋,我過來刮刮鼻子,對他喜歡的不得了。
朱允熥告別之時,她們還特意拿尺子對著他一通量。這個說要給他做鞋,那個說要給他縫衫,更有甚者還說要給他繡五毒褂子,將來好給小熥熥的兒子穿。
朱允熥心里這個汗呀,我媳婦出沒出生我都不知道呢,我兒子的褂子都有啦?
郭惠妃聽聞小熥熥是午休時間過來的,還沒來得及吃午飯,趕忙命御膳房額外給他加了個小灶,熱情的招呼他留在寢宮里用過午飯才放他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