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朗的讀書聲回蕩在殿閣之中,黃子澄閉目搖頭,不時點出個別字的錯漏。
徐如意心里暗叫不好。這出師表自己也學(xué)過,雖然大部分記不得了,但其中幾句名句還是有印象的,這黃子澄來者不善,八成要借機指桑罵槐一番。
果然,朱允炆這邊剛剛背完,黃子澄便出聲道:“長孫殿下,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賢此論堪稱經(jīng)典,今日臣便與長孫殿下論一論這賢臣小人之別可好?”
“啊,好,好吧。”朱允炆臉色不太自然,偷眼看看身后,徐如意的臉色也異常難看。
黃子澄嘴里的賢臣是不是他自己先不說,這小人指的很明顯就是徐如意了。這絕對不是他們多心,因為《出師表》中,在這句賢臣小人之論的下一句便是“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br/> 桓、靈指的就是漢桓帝和漢靈帝。漢桓帝開始寵信宦官,然后漢靈帝將他發(fā)揚光大。自古功過評說,尤其是對皇帝的功過評說,有一條潛規(guī)則,皇帝可以錯,可以是昏君,但原因一定是因為受了壞人的懵逼。壞人最好是閹宦,或者后宮的女人。漢靈帝出名的事情太多了,但天下人說起他時,往往在前邊加上一句“收了十常侍這些閹宦的蒙蔽蠱惑,漢靈帝。。。。?!?br/> 這二人寵幸宦官閹寺,導(dǎo)致民不聊生,天下大亂,這是史書上公認(rèn)的事情,不管事實如何,但結(jié)論就是這樣。黃子澄絕對是故意的,意在告誡朱允炆遠離徐如意這個宦官。
“咳咳?!秉S子澄清咳兩聲,朗聲說道:“《管子*小匡》有云:士農(nóng)工商四民者,國之石(柱石)民也。天下四民,各有職司,地位雖有高低,但各有賢人,也是缺一不可??蛇@世上還有一輩,不事生產(chǎn),不思禮義,不讀孔孟,只以阿諛奉承為生,殿下可知是何種人???”
“不。。不知。”朱允炆嘴上不說,但心里明白,只是不好意思說罷了。
“是奴輩?!秉S子澄淡淡的說道:“歷朝歷代,不乏閹寺為禍,漢有十常侍、唐有高力士、魚朝恩。。。。。。舉凡閹宦者,肢體殘缺,心術(shù)不正,貪財好貨,懦弱無能。殿下,你覺得呢?”
“我。。我。。?!敝煸蕿珊孟褚恢幻鎸匣⒈埔暤男‰u仔,已然說不出話來。
‘看來這就是陛下讓我來的原因了?!烊缫饽抗庖荒?,上前一步,擋住了黃子澄逼迫的視線,也將朱允炆護在了自己的身后。
“怎么?你不同意?”黃子澄面色嘲諷。
徐如意沒有回話,而是淡淡的說道:“長孫殿下,我們這些宮里的太監(jiān)都是腐人,肢體殘缺,唯一能依靠的,就是天家恩德。反過來也一樣。君憂臣辱,君辱臣死。臣能不能做到,奴婢不知道,但奴婢愿意為您做任何事。”
徐如意目光漸漸銳利起來,隱現(xiàn)寒光:“黃大人,徐如意只是一介奴婢,你罵了也就罵了,這沒什么,甚至只要長孫殿下一句話,你殺了我也沒有問題。但是你的語氣,你的態(tài)度,讓長孫殿下不高興,這件事情可就嚴(yán)重了。”
“老夫正在與長孫殿下論道,你一個太監(jiān)又懂的什么?”黃子澄面露不屑:“嚴(yán)師高徒,古語有之。老夫口氣重些也是為殿下好,相信皇上知道了也不會怪罪與我?!?br/> “找皇上告狀,這種事情徐如意做不出來,”徐如意搖搖頭,寒聲說道:“但今日之事,咱們要辯個分明。。。。?!?br/> “親賢臣,遠小人,這本是至理,難道你有不同意見?”黃子澄嘲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