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接收平型關
周恩來見閻錫山興高采烈的樣子連忙提醒道:“不過,我軍確實不擅長陣地防御,放在平型關戰(zhàn)備工事里反而限制了我軍優(yōu)勢。所以我們仍然堅持運動戰(zhàn)與游擊戰(zhàn)相結合的打法,把戰(zhàn)場設在平型關以外。希望貴軍在兵力充裕的情況下向那里的國防工事增兵,以支援我們在關外的行動。”
“好,你們就按你們的打法去打,我任命朱德將軍為第二戰(zhàn)區(qū)東路軍總指揮,全權指揮平型關附近所有部隊,平型關外的章拯宇獨立第三旅、廣靈的劉奉濱73師、雁門關的孟憲吉獨立第八旅、山炮團也歸你們指揮,很快就給你們送去糧食、彈藥。還有什么要求你盡管提,你們?yōu)槲疑轿髌疵?,我老漢也不是小家子氣的人?!?br/>
“多謝閻長官的器重,平型關只是山西抗日大戰(zhàn)場上的一個局部戰(zhàn)場,我們希望貴軍各部拿出勇氣、提高韌勁,面對敵人的進攻打得頑強一些、聰明一些。我們可以保證平型關不失,也希望茹越口、雁門關等陣地安然無恙,否則我軍就會陷入包圍,那就太不幸了?!?br/>
“放心,老漢我親自坐鎮(zhèn),哪個兔崽子丟了陣地,老漢我親自槍斃了他”
“那好,我軍這就準備接防陣地,彭德懷、徐向前、陳海松就要前去觀察地形,請通知貴軍各部服從號令。希望貴我兩軍精誠合作,共赴國難,保衛(wèi)山西,保衛(wèi)華北”
9月4日,第二戰(zhàn)區(qū)東路軍副總指揮彭德懷,率領徐向前、陳海松以及急行軍趕來的獨立旅來到平型關口。陪同前來的第二戰(zhàn)區(qū)執(zhí)法總監(jiān)張培梅中將指著山嶺南麓雄偉的關樓介紹說:“這里就是平型關城,是明朝內長城上的重要關隘,歷史上多次阻擋住塞外蒙古騎兵的進犯。”
站在高高的城樓上,將領們拿出望遠鏡向四面觀察。北邊是峰巒疊嶂的恒山,南邊是巍然聳立的五臺山。而兩山之間卻有一條不甚寬的地塹式低地,成為溝通河北與山西的通途。平型關恰好是這條通道上隆起的一條山嶺上的一個谷口,剛好控制著這條交通要道。
陳海松觀察了一會,對這個聞名全國的險關有些失望。雖然這里地理位置很重要,在冷兵器時代有山嶺阻隔、關城屏蔽,能發(fā)揮巨大防御作用。但在現(xiàn)代化戰(zhàn)爭條件下,從軍事地形學上來看并不險要,也缺乏必要的縱深,不是個大兵團決戰(zhàn)的理想戰(zhàn)場。
張培梅帶著山西人的自豪向眾人問道:“各位可看出這里的地形與何物相似?”
“正前方仿佛一個大花瓶。”獨立旅副參謀長李特揣摩著說。
“是了,這里最早就叫瓶形寨,以周圍地形如瓶而得名。金、元時期叫瓶形鎮(zhèn),到明、清稱平型嶺關。
平型關城據(jù)平型嶺之口,城周長900丈,高三丈。城墻高2丈,寬一丈,厚一丈。關樓高四丈,建于明朝正德、嘉靖年間,與兩側的長城同時修建,距今400多年矣。沒想到又成了抵御外侮的戰(zhàn)場。”
陳海松說:“張將軍民國初年帶兵與蒙古叛軍廝殺,威名遠播,而今正值壯年,有幸再次躍馬揚刀為國出戰(zhàn),定會鼓舞后人,共赴國難?!?br/>
“哎,好漢不提當年勇,雖曾小有斬獲,恨只恨還是丟了蒙古,抱憾至今。老漢今年53歲,必將殘軀賦予這大好河山,不徹底打敗倭寇決不罷休。”
“張將軍壯志凌云,令人崇敬,我軍愿助將軍得償所愿。”
留下供給部長朱良誠、彭珍瑞、輜重營、兵工廠、野戰(zhàn)醫(yī)院等在關后的橫澗村建立補給基地和救治中心,接收補充物資、等待后續(xù)大軍。其他人繼續(xù)沿通道向東開進。
陳海松好奇地打量著兩側的地形地貌,一條土路在深溝中蜿蜒伸展了十幾里,卻是打伏擊的好所在。難怪林帥在裝備低劣、戰(zhàn)術老套的情況下都能消滅近千敵軍?,F(xiàn)在的第八路軍絕非當初的吳下阿蒙,定要在這里創(chuàng)造一個更大的輝煌。
出了谷口,來到一片平川前,這里是一個三岔路口,閻錫山修建的靈丘到渾源的簡易公路與平型關通道在此聯(lián)通。也就是說,平型關面臨著來自渾源、靈丘的南北兩面敵軍威脅。
為了協(xié)調三個方向的敵情變化,第八路軍指揮部就設在此處的蔡家峪。張培梅命令手下去通知平型關以東晉綏軍各部主官來這里參加6日的軍事會議。
陳海松命令王大勇一團沿公路向渾源方向偵查前進,探查地形,在合適位置建立多處阻擊、伏擊陣地,并與渾源守軍取得聯(lián)系,必要時協(xié)助他們撤向茹越口。命令王峰二團沿公路向靈丘、廣靈方向前進,任務相同。兩部斷絕向外交通,嚴禁人員外出,以免泄露平型關兵力變化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