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松表情嚴肅地說:“首先我們都不該有這樣的念頭,我們有困難,陜北沒有嘛?我們兩萬余人,面對的是十萬馬家軍,而陜北4萬多人卻要面對40萬中央軍、晉綏軍、馬鴻逵、西北軍、東北軍的包圍進攻,我們孤軍深入,他們就有外援了嗎?我們天寒地凍,糧彈缺乏,他們有誰大量提供?甚至于陜北比河西還要貧窮。一年多來他們發(fā)動了直羅鎮(zhèn)、山城堡戰(zhàn)役,打破了敵人的三次圍剿,還主動出擊東征山西、西征甘寧,劉志丹為他們提供了落腳點,而現(xiàn)在的局面是他們一點一點打出來的。都是革命者都在拼命,誰都活的不容易?!?br/>
“其二,紅軍經(jīng)過長征,30多萬人就剩下咱們兩大股力量6萬余人,是中國革命的寶貴財富,任何一位領導人都會倍加珍惜,絕不會在革命還相當危急的時候排除異己、借刀殺人,我不相信中央領導會如此目光短淺、心胸狹窄。何況張主席也在軍委,全程參與指揮我軍作戰(zhàn),他會忍心看著西路軍走向滅亡?”
“其三,我們渡河以來,國內(nèi)形勢瞬息萬變,西安事變前后更是風起云涌,形勢的發(fā)展需要我們做出調(diào)整姿態(tài),配合中央完成鞏固陜北根據(jù)地、促使國共談判成功的任務,戰(zhàn)略有變化很正常,關鍵是我們自己要把任務完成好,我們要是組織好就不需要拼死拼活了。”
“站著說話不腰疼,大敵當前,幾萬人分散各處說動就動了?”
“問題就在這里。作為統(tǒng)兵在外的將領受領了新的任務后,要細致分析自己面臨的形勢,了解敵我的優(yōu)勢與不足,抓住根本,發(fā)揮紅軍的優(yōu)勢特長,尋找敵人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采用靈活的戰(zhàn)術,集中優(yōu)勢兵力,主動出擊一擊必中,粉碎敵人的戰(zhàn)略部署。而不是被動地任由敵人完成部署,展示他們的優(yōu)勢。11月中旬,中央下令建立永涼根據(jù)地,你認為這個決策真的是導致我們一直被動的原因嗎?”
“難道不是嗎?”陳昌浩氣呼呼地反問道。
陳海松又問:“作為下級,一旦受領任務就要全力去完成任務,對吧?”
見對方點頭陳海松繼續(xù)說:“可我們是怎樣部署的?我們兩萬人分散在東起古浪西到山丹一千里的漫長戰(zhàn)線上,點多面廣,分散防御,給敵人創(chuàng)造了各個擊破的戰(zhàn)機。即使我們英勇、可每一個點上我們都是要面對優(yōu)勢兵力的進攻,周邊友軍兵力弱小無法及時有效救援,遂被蠶食消耗,根據(jù)地有這樣建設的嗎?這不就是第五次反圍剿時御敵于國門之外的思想嗎?那時我們有根據(jù)地、有人、有槍都以失敗而告終,何況現(xiàn)在的條件下?!?br/>
“那你說怎么辦?”陳昌浩不滿地問。
“根據(jù)地建設的根本是消除敵人的軍事威脅,我們忽視了這個根本,把攥緊的拳頭伸展開來忙于搶占地盤分散了兵力。當時我們?nèi)绻扇∪娂小c打援、集中優(yōu)勢兵力伏擊包抄尾隨而至的追兵主力,以當時我們的物資戰(zhàn)力,不敢說全殲敵軍,最少打得他元氣大傷,短時間無力再戰(zhàn),我們起碼可以爭取到一個月以上的休整時間、獲得大批敵軍物資,從容進行根據(jù)地建設,說不定還能嚇跑馬步青,占領武威城。”
陳昌浩兩眼一閉,向后靠在椅子上,嘆了口氣“你當時為什么不提出來?”
陳海松臉上一紅,總不能說那時候我還沒來呢,只好說:“當時誰也沒來征求我們的意見,電報指示我們固守古浪,我們只能堅決執(zhí)行,只是我們九軍沒能打好那一仗。”
“現(xiàn)在想來,在這個問題上我的確負有責任,當時向前同志也提出了不同意見,是我沒有采納。主要是渡河以后打馬步青的騎五師太輕松,幾天就消滅了他一個多團,讓我對馬步芳的一百師放松了警惕,以為他們都是一樣的烏合之眾?!眹@了口氣又說:“你繼續(xù)說?!?br/>
“作為兩萬多將士的當家人,要創(chuàng)造條件保障他們的基本需要。武器彈藥、糧食藥品、御寒裝備這些生存的基本物資是部隊完成任務的基礎。艱苦奮斗、不怕犧牲是我們提倡的一種戰(zhàn)斗精神,但絕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作戰(zhàn)方式。在物質(zhì)充裕的情況下,就可以避免無謂的減員,更好地打擊敵人,尤其是西路軍孤軍作戰(zhàn),缺乏補充的情況下,更要減少傷亡,保持士氣。這一點上我們想的辦法不多,主動從敵人身上獲得補給的意識淡薄,純粹在和敵人拼消耗,導致我們?nèi)藛T糧食子彈越來越少、傷員越來越多、部隊越打越弱?!?br/>
“敵人是騎兵,機動性強,囤積點離我們遠,我們怎么去獲???”陳昌浩無奈地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