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炅這段時間一直都很興奮,特別是今天,軍工廠的規(guī)劃終于完成了,馬上就可以開工了,按規(guī)劃的進度,在系統(tǒng)發(fā)放燧發(fā)槍獎勵之前就能建成。
到時候燧發(fā)槍一出,大明軍隊的戰(zhàn)力必將迅速提高,雖然不能說無敵于天下,自保卻是沒什么問題的。
他沒想到,這調撥銀兩的旨意剛發(fā)到戶部,孫承宗馬上一盆涼水給他潑下來。
這日,早朝過后,朱慈炅按例來到書房陪著孫承宗和朱由檢批閱奏折。
這內閣票擬的奏折還沒打開,孫承宗卻是從懷里掏出一大把奏折,嚴肅的問道:“皇上,你是不是打算調撥一百萬兩白銀修建軍工廠?”
糟糕,自己太興奮了,竟然忘了跟孫承宗還有朱由檢通氣了,這么大的事情顧命大臣和輔政親王都不知道,的確有點過了。他尷尬的笑道:“呵呵,這個,這個確有此事,朕一時高興過了頭,忘了跟你們說了?!?br/> 孫承宗倒沒有糾結這個問題,他將手里的奏折遞給曹化淳,淡淡的道:“這是河南道監(jiān)察御史熊則禎、禮部給事中瞿式耜等人彈劾禮部尚書徐光啟的奏折,你給皇上念念吧。”
曹化淳接過奏折,見朱慈炅并沒有反對,便朗聲念起來。
好家伙,果然全是彈劾徐光啟的,這些奏折寫的,那叫一個毒啊。
什么徐光啟不思圣人之學,偏好奇淫技巧,是讀書人的恥辱,不配在朝為官;
什么徐光啟名為帝師,實為毒師,專用蠻夷之學毒害皇上,其罪當誅;
什么徐光啟為貪墨銀兩,唆使皇上耗費銀兩百萬建造毫無用途的軍工廠,罪不可恕;
......
按他們那意思,這徐光啟簡直就是個大奸臣,不撤職查辦不足以平民憤!
這監(jiān)察御史和給事中又是什么大官呢,竟然敢彈劾堂堂的內閣宰輔兼禮部尚書?
其實監(jiān)察御史和給事中并不是多大的官,相反,他們品階很低,都是‘七品芝麻官’,但是他們權力卻很大,大到皇帝都敢罵!
為什么會這樣呢?這里就不得不介紹一下明朝的科道制度了。
所謂“科道”,指的是吏、戶、禮、兵、刑、工六科給事中和都察院的十三道監(jiān)察御史。六科給事中在明代被稱為科官,十三道監(jiān)察御史則被稱為道官,他們合在一起稱為“科道官”,主要負責糾舉彈劾、防止官員敷衍公事、違法亂紀。
這六科給事中是專門監(jiān)察六部官員的,相當于現(xiàn)在的紀檢部門。
這十三道監(jiān)察御史是專門負責監(jiān)督全國各地官員的,相當于現(xiàn)在的檢察官,監(jiān)察御史隸屬于都察院,這都察院就相當于現(xiàn)在的檢察院。
但這明代的紀檢官員和檢察官和現(xiàn)代又有不同,因為明太祖規(guī)定,他們可以“風聞言事”,直接向皇帝建言,而且說錯了還沒關系,各級官員嚴禁挾私報復!
也就是說他們想查誰,彈劾誰根本就不需要舉報信,只要“風聞”就可“言事”!
朱元璋的出發(fā)點是好的,想利用這些人來監(jiān)督官員,防止腐敗,但他定的這些職責卻被后面的一些大臣無限放大,甚至放大到可以直接勸阻皇帝的程度!這也為后面的官僚集團與皇帝爭奪國家控制權埋下了禍根,更使得各種黨爭愈演愈烈,往往導致百官把扯皮吵架當成了主業(yè),朝政反而沒人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