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前會議結束后,各鎮(zhèn)總兵沒有在京城作任何停留,紛紛趕回自己的駐地。八月底各路大軍開始按計劃調動,至九月初,各城守軍基本到位,開始修葺城墻,加固城防。手雷也由錦衣衛(wèi)押送到各個城池,基本上是人手一枚。
這手雷使用起來倒是簡單,拔掉保險銷往敵人密集的地方扔就行了,不需要專業(yè)的訓練,效果卻比弓箭要好的多,無需瞄準,不用費勁,只要敵人敢靠近,保管叫他變成刺猬。
‘堅壁’的進程很快,到九月中旬就全部結束了,京城到遵化一線所有城池都嚴陣以待,只等后金前來‘偷襲’。
這‘清野’的進程卻是奇慢無比,或者說壓根就沒有什么效果。為什么呢?難道大明的農民都不怕死嗎?
當然不是,主要是那些地主舍不得他們的地,誰知道這仗要打多久,這萬一要打個幾年,這地不得荒廢幾年,那得損失多少錢啊。再說了他們也不大相信后金騎兵有那么無聊,會跑到鄉(xiāng)下來劫掠,所以大多數(shù)地主都不肯走,別說是去天津衛(wèi)了,就近的縣城他們都不愿意去。
這地主不愿意走,農民也不愿意走了,地都沒得種了他們吃什么?
弄的朱慈炅沒法,只有把皇家設在天津的跑馬場啊、狩獵場啊什么的全開放了,反正他沒時間也沒這個心思去玩。一人五畝,都去種去吧,第一年的地租都給免了,種出來都是你們自己的。
就這樣還是沒有多少人愿意背井離鄉(xiāng),最后十多個縣城將近一百萬農民遷移到天津衛(wèi)的都不到二十萬!
朱慈炅沒轍了,想救他們都救不了,他們只有自求多福了,運氣好點的或許能逃過一劫,運氣不好的真是連人帶牲口都會被搶走。
............
蒼茫的蒙古草原上,一萬余騎穿著黃色軟甲的女真騎兵正策馬狂奔,轟隆的馬蹄聲震耳欲聾,猙獰的斬馬刀寒光閃閃。
他們的正前方是一個巨大的營地,數(shù)不清的蒙古包連綿數(shù)十里,這是這次出征大明的聚集地,滿人部落和漠南蒙古部落有一大半都集結在這里,等候皇太極前來。
集結的地方終于到了,皇太極右手一抬,將金黃的皮鞭高高舉起,他后面的旗衛(wèi)跟著舉起了右手,而后所有人如波浪般的舉起右手,一萬多騎開始慢慢減速,最后停在離大營不到一里處。
皇太極勒住戰(zhàn)馬,透過迎接他的滿蒙王公貴族望向仿佛連綿到天邊的巨大營地,心里不由升起萬丈豪情。自從擊敗科爾沁部以后,他就是這片草原上的主宰了,現(xiàn)在,他要帶著草原上的健兒向南進發(fā),去占領中原的花花世界,去享受江南的明媚春光,去主宰整個天下!
............
崇正二年十月初二,皇太極率領十萬大軍從蒙古喀喇沁部出發(fā),越過破敗不堪的長城,翻過連綿不絕的燕山,來到遵化和三屯營中間的山谷中,隱沒在官道兩邊的樹林里,不走了!
他這是要組織一次浩大的燕山秋游嗎?當然不是,他在等,等大明山海關的援軍!
他在經(jīng)過長城的時候故意挖開了好幾個缺口,并在缺口附近停留了一天,然后一直往遵化方向急趕了半天,這才折返到這個山谷里。
他就是要讓大明誤以為他會直撲遵化,遵化守備松弛他是知道的,年前他曾拌成蒙古行商親自去查探過,那破敗的城墻還有那懶散的守衛(wèi),他根本不放在眼里。而且他還在遵化城里安排了內應,只要他大軍抵達,便會在城里制造混亂,到時候他不費吹灰之力就能輕松占領遵化。
他之所以要制造直撲遵化的假象,就是要讓大明的皇帝著急,過了遵化可就是一望無際的平原了,到時候豈不是任他女真騎兵馳騁!大明皇帝肯定會匆匆的派人來支援遵化,而離遵化最近的就是遼東的山海衛(wèi)了,大明能與他女真騎兵正面對陣的也就遼東的廣寧鐵騎,他要在這里設伏,一舉殲滅關寧鐵騎,然后他就可以大搖大擺的在大明京師四處劫掠了,再沒有誰能追上他的鐵騎,也再沒有誰能阻擋他的腳步,他可以在大明的土地上為所欲為,而大明的皇帝只能躲在京城里瑟瑟發(fā)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