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家乃是元代名醫(yī)羅天益之后,家學淵源,世代行醫(yī)為生。
【羅家先祖】
※※※※※——羅天益——※※※※※
羅天益(1220—1290),字謙甫,元代真定路嵩城人,名醫(yī)。
幼承父訓,有志經史。1251年后,他自師門回鄉(xiāng)行醫(yī),以善治療瘡而顯名,為元太醫(yī)。元兵南下,他隨軍征戰(zhàn),在軍中行醫(yī)的同時,還四處訪師問賢以提高醫(yī)術。晚年診務之余,他以《內經》理論及潔古、東垣之說為宗,旁搜博采眾家,于1281年撰寫了《衛(wèi)生寶鑒》二十四卷。
醫(yī)術遙承于潔古,授受于東垣,又突出臟腑辨證、脾胃理論、藥性藥理的運用的“易水學派”特色,成為易水學派理論形成和發(fā)展過程中承前啟后的一位重要醫(yī)家。
※※※※※——羅筆——※※※※※
羅筆(1245—1327),字希亮,羅天益之子,元代真定路嵩城人,名醫(yī)。
他不僅把父親的醫(yī)術發(fā)揚光大,后來更師從在當時有“金針神醫(yī)”之稱的竇默,將竇老神醫(yī)的畢生絕學“三清針法”學到了手。
※※※※※——竇默——※※※※※
竇默(1195—1280),初名杰,字子聲,又字漢卿,元代廣平肥鄉(xiāng)人,名醫(yī),號金針神醫(yī)。
金末,避亂河南,從名醫(yī)李浩學銅人針法,又南走德安,習讀宋人理學著作。元兵陷德安,元世祖忽必烈為藩王時,曾召見問治國之道,使其皇子皆從之學。
歷任翰林院侍講學士、昭文館大學士、正議大夫等職,累贈太師、魏國公,謚號文正。
著有《針經指南》、《流注指要賦》、《竇太師流注》、《標幽賦》、《指迷賦》、《銅人針經密語》。
※※※※※——竇渙然——※※※※※
竇渙然(1225—1306),字德友,竇默之子,元代廣平肥鄉(xiāng)人,名醫(yī)。師從其父,乃羅筆之師兄,著有《瘡瘍經驗全書》十三卷。